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中國伊春生態城市發展論壇舉行
2011-08-09 09:06:09 來源:東北網-伊春日報  作者:郭盛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8月9日訊 8月7日,以『建設生態城市,加快城市發展』為主題的中國伊春生態城市發展論壇在伊春市舉行。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李育材在論壇上作報告。

  市長高環在論壇上作了題為《伊春生態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的報告。

  高環從堅持生態保護,全力構建生態名城;培育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著力增強生態城市發展後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昇生態名城品味和功能等三個方面,介紹了伊春市實施『生態立市,產業興市』核心發展戰略,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同步發展取得的經驗和成績。

  高環在報告中說,近年來,伊春高舉生態立市的大旗,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來保護生態,強力推進嚴管林,從源頭上控制了各種破壞生態資源現象的發生。目前,伊春市已經建成不同級別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1處70.3萬公頃,覆蓋率居全省之首,高於全國6.28個百分點,初步形成了天然林、濕地、江河源頭、野生動物、野生植物、地質遺跡六大生態保護體系,建成了布局合理、物種多樣的自然保護區網絡。為了破解國有林區深層次體制矛盾,伊春市還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現首批承包的8萬公頃試點獲得成功,創新探索出了一條解決國有林區投入難、造林難、管護難、防火難等問題的有效途徑,為保護生態、加快生態伊春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伊春已經從多年『消大於長』的低谷中走出來,步入了森林蓄積年均淨增長500萬立方米以上的良性循環軌道。2010年,經中國林科院專家實地評估,伊春森林與濕地資源總價值為1.26萬億元,在其所提供的生態服務中,伊春只享用34%,其餘全都貢獻給了龍江、中國乃至全球,已成為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巨大碳儲庫、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活基因庫、維護東北亞地區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目前,以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為標志,伊春已進入生態保護建設的新時期。我們將利用20到30年的時間,把一個生態恢復優良的小興安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的綠色伊春、生態伊春展示給中國、展示給世界、展示給未來。

  高環最後說,將以本次論壇為新的起點,站在新的高度,把各位的真知灼見更好地應用到伊春市的生態城市建設之中,推動伊春加速向和諧、均衡與可持續方向發展,為加速生態城市化進程作出我們應盡的努力和更大的貢獻。

  論壇上,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李育材在報告中說,伊春是國家重點林區,也是典型的森林資源型城市,建設生態城市是歷史發展的選擇。報告對伊春生態城市建設、生態保護、正確處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提出了希望和建議。中國林科院院長、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張守攻圍繞生態城市的背景、建設的重要性作了報告,他以伊春為例,闡述了伊春得天獨厚的條件,並從院市合作的角度提出了6條建議。黑龍江森工總局局長魏殿生的報告詳細介紹了黑龍江省林區在建設生態城市方面的思路和調查,從森林、林區的自然經濟特點,探討了如何發展森林生態城市。

  中國伊春生態城市發展論壇由中國林科院、中國生態學會、省森工總局、伊春市政府主辦。旨在全面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探索加強城市生態保護和加快生態城市發展的有效途徑,學習交流生態城市建設先進經驗,努力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推進城市生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國際林聯、法國農業科學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林學院、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等國外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