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磨盤山清源 難題在尋解 訪水源地管理辦負責人張昆林
2011-08-10 07:55: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長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陳賀攝

  張昆林:2005年,張昆林從哈爾濱市環保局科技處調任水環境管理處副處長。2009年12月18日,張昆林成為首任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上任伊始,他對磨盤山庫區做過兩次調研,他踏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周邊的兩個村、三個屯、一個林場,還走訪了當地鎮政府、五常市政府,徹底摸清了水源地的地理、人員、植被、環境狀況,對當地農民和林區職工的生存狀態、種植結構、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詳細走訪。他寫下過4萬多字《關於磨盤山飲用水源地匯水區(含保護區)環境狀況的調查》,是哈爾濱市迄今為止關於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最全面、最真實、最完整的調研報告。這個調研報告後來成為哈爾濱市政府和省、市環保部門的重要決策依據。

  黑龍江日報8月10日訊 8月9日,本報刊出的《五大難題困擾冰城水源地——磨盤山水庫亟待清源得『法』》,使人們對哈爾濱市300萬人飲水依賴的水源地磨盤山投去最關切的目光。報道集中提到了水源地生活垃圾問題、磨盤山水庫漁業生產問題、農業生產中的農藥化肥使用量問題、森林采伐威脅水源涵養問題、旅游火爆帶來的負面影響問題,這五大難題個個都是投向人們心頭的陰影。如何面對,有何破解?見報當天,9日上午,本報記者輾轉找到了哈爾濱市首任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昆林。記者在與他的對話中,了解到了這五大難題目前的解決狀況。他對磨盤山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中傳達出的訊息,也許是人們更想知道的。

  『解決采伐,這是首要問題』

  張昆林直言不諱,對之前報道中對磨盤山面臨的五大問題排序提出了意見。他覺得,森林砍伐破壞水源涵養不應該被列在五大難題的第四位,而應該是首位。

  話鋒一轉,談到如何解決當地林業部門的利益和人員安置、轉產轉業問題,張昆林說,這是他最心急、覺得難度最大的問題。他說,必須啟動生態搬遷的補償機制,政府投入資金,將林業砍伐變為森林養護。

  張昆林說:『如果只有一點水,不好聽地說,放個屁都會被污染,但如果有足夠量的大水源,相對來說對污染的稀釋能力也就大了。當然,同時大力地治污,水源地的保護纔能讓人更放心。』

  他說,當初確定磨盤山為哈爾濱的水源地向300萬人口供水,就是看到了這裡地面植被覆蓋率達83%,水源地上游水質按國家環保總局75項檢測標准,除總氮為Ⅱ類水質標准,其餘均達到Ⅰ類水質標准,完全符合飲用水的要求。磨盤山水庫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壩面海拔318米,在保證這個水位的前提下,纔能兼顧生態效應和供水能力。可是水庫壩修得多高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那麼高的水位。

  2006年張昆林去磨盤山時,不論是匯水區平原還是山上,他時時被溪流阻隔。而當2009年再去時,保護區內的一些溪流明顯變窄,甚至消失了,幾年前有的水泡裡還能看到林蛙和蝌蚪,現在只是一堆亂石。『這意味著連年的伐木造成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持續供水能力有降低的危險』,張昆林說,任其發展下去,水量下降,水質的好壞無從談起。

  關鍵的生態搬遷,據記者了解,當地林業局曾核算過,將林業工人的生態搬遷、轉產安置等都算上要三個億的資金,顯然這個龐大的數字是哈爾濱市政府不能承受的。之後,經過環保部門的工作,給出核算的主要導向。此時恰逢國家第二批天然林保護工程政策出臺,當地林業部門將從中獲得一些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於是,對於水源地林業人員的生態搬遷和置業費用,最後的數字核定在5000多萬元。據知情人士說,這一數字是可以『談判』的,至少有希望達成協議。

  『垃圾處理已立項,等待發改委批復』

  生活垃圾污染水源地,是人們的一個很大擔心,張昆林的一番話可以給人一些安心:磨盤山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在2008年底就已開始有效治理。

  磨盤山水源地原一級保護區內有三個村屯距水庫大壩較近,三人班村、大貴村、西山屯的垃圾和污水處理工程被列入《松花江流域環境治理『十一五』規劃項目》,申請到900萬元治理資金。2008年年底,一座專門處理村屯廢水、日處理能力為120噸的污水處理站建成,2009年3月正式投入運行。這裡的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都得到壓縮處理、異地填埋。兩年多以來,每天4臺污水車、兩臺垃圾清運車往返於各村屯之間,基本做到了居民生活產生的垃圾和污水日產日清。

  現在,讓張昆林和他的同事們關心的是,要擴大這個監控和管理范圍。整個磨盤山水資源保護區,共800平方公裡,7個林場3個村10個屯,這些人群的生活垃圾也要像在一級保護區內一樣,實行集中清理、集中拉運、無害化處理,是要有大的資金支持。目前,哈爾濱市環保局將此作為《松花江流域環境治理『十一五』規劃項目》的增補項目,提交給哈市發改委,如果批准立項,就會得到國家和市政府共1500萬元的資金支持,那樣,當地的垃圾就會得到檢測並規范處理。

  『水庫管理交接要盡快,讓監管有處下手』

  之前本報報道中提到的磨盤山水庫存在沒有監管的漁業生產,張昆林也對此懮心忡忡。如今哈爾濱供排水集團和水務局沒有應有的交接,供水公司庫區管理處和當地三人班村委會簽訂了一個15年的漁業養殖合同,投放何種魚苗、進行怎樣的捕撈,尚未進入監管視線。

  『在水源地水庫做養殖,不能單純謀求經濟利益,為生態平衡進行養殖是其特點。』張昆林說,水源地水庫可以進行漁業養殖,而且科學的養殖能對水質的保護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它對水的富營養化能起到治理作用。但是,投放什麼種類的魚苗,生態狀況需要監測。

  作為環保專家,張昆林給出的治理路徑是:去除現有的不規范合同,取消現有的漁業承包合同,重新在環保部門的監督下,簽訂漁業養殖合同,在合同中明確列出按科學測定規范的養殖種類、捕撈方式,以合同來約束和管理庫區漁業養殖業,纔能解決目前的無序養殖、捕撈的狀況。

  『做旅游無錯,疏比堵可行』

  和一些人的觀點不同,張昆林對當地旅游事業持不反對的態度。他說旅游和水源地保護的目標是正向相同。水源地需要高山流水、樹木繁育,做旅游同樣需要山清水秀、樹茂林豐。十分難得的是,他做環保調查後,更多地為林區人設身處地著想。他說,做旅游,林區百姓的生存、生活、生產纔有所依有所靠,有了開發旅游的營生,他們纔不會因為生活所迫去砍伐森林。旅游可以成為當地林業轉產後的一個巨大的經濟支橕。對於水源地地區的旅游事業,疏比堵可行。科學地規劃,對餐飲企業和樓堂館所的修建,拿出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選址和設計,這些都可以減少開展旅游的負面影響。

  近三年來,行走了無數次的磨盤山、鳳凰山,在張昆林的眼中是那麼的美麗而神奇,他由衷地感嘆,他也希望人們能像愛護眼珠那樣愛護那個地方,那也就是保護了哈爾濱300萬人的吃水安全。

  據記者了解,已在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草案)》在省人大的審批過程中,目前一個關鍵,是當地林業部門和哈爾濱市政府的生態搬遷補償如何協商成功。《保護條例》出臺,關於垃圾治理、關於漁業監管、關於農藥化肥污染、關於旅游規范纔都會有抓手。

  這個可以期待。這個必須期待!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