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交流會現場。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東北網8月10日訊 (周懷龍 王建 記者 楊林川) 10日,以『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與環境保護』為主題的2011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交流會暨紀念海峽兩岸土地學術交流20年大會在哈爾濱開幕。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土地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王世元、副省長於莎燕出席並講話。
會議指出,20年來,兩岸土地學術交流活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一是增進了海峽兩岸在土地領域的相互了解,促進了現代土地管理基本理念的逐步建立;二是推動了海峽兩岸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相互借鑒,促進了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三是增強了海峽兩岸土地領域專家學者之間的相互信任,促進了海峽兩岸科技文化交流的持續深化。
會議指出,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與環境保護,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新形勢下土地管理的長期任務和永恆主題。今年是中國大陸『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這個宏觀背景下,繼續研討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與環境保護,將具有更加重要、更加切實的意義。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是破解土地供需矛盾、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的必由之路;是強化土地資源市場配置、加強土地調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轉變土地利用方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大陸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制度保障體系建設的方向重點。
會議強調,要全面推進海峽兩岸土地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一方面,要圍繞2009年長沙會議形成的海峽兩岸土地學術交流與合作『五項共識』,著手制定一個為期5年的行動方案;另一方面,要圍繞節約集約用地,積極組織力量深入研究,加快構建有利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制度保障體系。重點要在土地產權明晰、全面掌控土地調查評價成果的基礎上,構建規劃計劃調控、標准規范控制、市場配置、技術支橕及考核等五大體系。
據了解,海峽兩岸土地學術交流活動始於1992年,采取『一年在大陸、一年在臺灣』的形式,每年召開一次學術研討會。此次交流會的主題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與環境保護』,交流研討內容還包括:土地征收與產權保護、土地開發與農地保護、土地利用與環境影響評價、城市土地二次開發與權益保護、土地管理與房價調控等。
交流會為期兩天,會議由中國土地學會主辦,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協辦,黑龍江國土資源廳、黑龍江省土地學會承辦。來自海峽兩岸部分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管理部門、各省(區、市)土地學會以及臺灣土地問題研究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還邀請了本屆學會部分副理事長、正副秘書長,各工作委員會、各分會主任或副主任委員,以及與海峽兩岸土地學術交流有關的老領導、老專家和老土地學會工作者代表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