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社會保障網織出百姓幸福生活
2011-08-12 09:45:29 來源:七臺河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2日訊 1986年以來,七臺河市從養老保險單一險種發展到如今的五險統征。25年來,七臺河市的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大,越織越密,形成了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社會保險為核心的社會保障體系。

    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拓寬

  自從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從2001年的3530萬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38073萬元,年平均增長108.72%。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001年為44558人,至2011年6月末已達到129931人,增長2倍。城鎮個體工商戶從2001年的2341人增加到目前的81344人,增長34倍,五七工、家屬工辦理15839人,成為基本養老金發放最重要的資金保障。

   市制定出臺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截至目前,市本級參加征地農民養老保險146人,累計收繳保險費465萬元。2009年12月勃利縣啟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截至2010年12月,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9.9萬人,累計收繳保費1997萬元,參保數佔適齡人口的91%,有25146名6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共發放基礎養老金1740.75萬元(此款全部由中央財政承擔)。爭取省級財政經費補貼287萬元,縣級財政匹配經費補貼191萬元。

    醫療保險支付限額調高

  1999年12月,七臺河市全面啟動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目前已有15.9萬名職工享受到了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達到98%。其中市直參保人數達到58441人,參保率達到98%,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高參保人員抵御風險的能力,七臺河市於2004年啟動了大病統籌醫療保險,五種疾病可享受大病統籌醫療待遇,將參保人員年度醫療保險金最高支付限額調整為6萬元,將大病統籌醫療保險金支付上限調整為10萬元,此舉大大減輕了參保人員的醫療費負擔。2008年,七臺河市又揭開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序幕。全市城鎮職工參保達到15.9萬人,居民參保12.95萬人。2010年城鎮職工報銷比例提高了5%;基本醫療保險金年度內最高支付限額由3.5萬元提高到6萬元,居民醫療保險報銷年度內限額由2.2萬元提高到3萬元。關閉、破產、改制企業退休人員個人賬戶記入比例由1.3%提高到3.3%。

    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增長

  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再就業,七臺河市於1987年開始實行失業保險,失業人員從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60日內,到當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最長不超過24個月。10多年來,七臺河市參保職工達到8.7萬人,累計征繳失業保險費1.5億元,1萬餘人次享受到失業保險待遇。失業保險金標准從2011年7月1日提高到490元/月,並為失業人員繳納職工醫療保險費(取消醫療補助金)。目前,七臺河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達到9萬人,累計征繳失業保險費2.6億元。

    工傷保險保障功能增強

  從1995年七臺河市工傷保險制度建立至今,七臺河市的工傷保險參保職工人數迅速擴大,基金征繳大幅提高,保障功能不斷增強,職工在發生工傷後都能及時獲得經濟補償。2004年,七臺河市開展了地面企業工傷保險,當年參保人數發展到1萬人,工傷保險的保障功能逐漸顯現。2006年,為維護農民工的工傷權益,七臺河市首先在煤炭行業開展工傷保險,當年年底,全市煤炭企業參保人員達15000人,參保率達90%。煤炭企業工傷保險順利啟動以後,七臺河市隨即開展了建築企業工傷保險、私營企業及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工傷保險以及事業單位及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工傷保險擴面工作,各項工作很快取得成效。幾年來,擴面及征繳工作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工傷保險制度不斷完善,參保職工達到13.2萬人。

    生育保險保護婦女權益

      為了維護企業女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女職工在生育期間得到必要的經濟補償和醫療保健,1996年我市制定並實施了《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辦法規定,生育保險費是女職工在計劃內生育時的生育津貼和醫療費。繳納職工生育保險費的是企業法人和企業承包租賃者應盡的義務,職工本人不繳納生育保險費。我市自2004年生育保險實施以來,累計有7.96萬人參保,累計收繳保費628萬元,其中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職工689人。

      隨著七臺河市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建立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社會保障帶來的實惠。企業為所有職工參加了養老保險,既減輕了企業負擔,又讓離退休職工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實現了企業、社會、職工三方共贏。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