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訊 近年來,哈市投入4580萬元科技經費,實施了63個『強縣』重大產業化項目,帶動社會增加科技投入6.3億元,解決了60多個關鍵或共性技術『瓶頸』,實現新增產值18億元,新增利稅8.7億元,帶動增加就業人數1萬多人,促進農民增收13.2億元,為哈市『強縣』戰略實施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橕。
通過育良種推良法,科技服務促進我市種植業實現增產增收。經過多年連續支持培育的『哈豐2號』,成為我市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耐密、耐旱、多抗、優質、高產、早熟的玉米新品種,平均畝產達到700公斤,年種子繁育量達200多萬斤仍供不應求。通過開展『五優稻一號』水稻原良種提純復壯研究與示范,解決了品種退化的問題,優質品種面積由40萬畝增加到100萬畝以上。通過支持五常葵花陽光米業整合五常水稻資源,開展配套栽培技術、精深加工技術開發,進一步打造了『五常大米』的品牌,帶動基地農民年增收4000萬元以上。通過支持延壽縣引進種植了纖維品質和可紡性好的低毒大麻品種,開闢了農民增收致富新途徑,帶動種植面積由最初的200畝增加到6000畝以上。
一批制約哈市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得以攻克。通過對大豆重迎茬問題進行攻關,制定了控制大豆重迎茬減產關鍵技術及田間管理配套技術規程,篩選出了『黑農48』、『抗線4號』、『合豐47』等3個抗重迎茬大豆品種,實現平均增產11%,累計推廣面積100萬畝,為農民減少直接損失2000多萬元。通過公開招標,制定了退化土壤治理技術規程,並累計示范推廣面積100萬畝,覆蓋方正、依蘭和賓縣,大豆畝增產10至15公斤、畝增效30至40元,玉米畝增產40至50公斤、畝增效40至50元,實現直接經濟效益2400萬元。
科技服務還提高了哈市農產品深加工的附加值。市科技局支持方正縣開展了米糠油和膨化米糠粕項目,開發出了僅次於橄欖油、零膽固醇、對心腦血管具有保健作用的『米糠油精煉高級營養食用油』,企業綜合產品年產值由幾百萬元上昇到了3000萬元,帶動米糠增值3倍以上。支持依蘭縣解決紅菇栽培過程中根腐病、種苗退化問題,並開展深加工技術研究,開發出紅菇特色飲品,加工企業產值由最初的100多萬元上昇到了2000萬元以上,年直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