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化肥越用越多 黑土地越種越『瘦』
2011-08-15 10:21: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孫英威 曹霽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我國產糧大省黑龍江、吉林等地調查發現,化肥的施用對近年來糧食增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讓部分農民患上『化肥依賴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這一趨勢還在加劇。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化肥使用總量過高,化肥過量施用將帶來土壤品質性質退化、糧食減產等後果,致使黑土地越種越『瘦』,危及糧食安全,已經開始影響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這地感覺就靠化肥頂著』

  『現在這地感覺就靠化肥頂著。我們也知道地力在下降,但這就像抽大煙一樣,產生依賴性了,而且用化肥增產確實有保障。』

  黑龍江是我國第二個糧食產量超千億斤的省份,糧食商品量和調出量位居全國第一,耕地資源豐富,糧食增產潛力大。2010年這個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02.6億斤,商品量達800億斤左右。

  就是在這個產糧大省,由於化肥施用量的不斷增加,土壤基礎肥力越來越弱。據黑龍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長、研究員胡瑞軒介紹,據測算,黑龍江省耕地化肥施用量比10年前增長了一倍多,而且這種大量施用化肥的趨勢還在繼續,對環境、土壤帶來的危害十分明顯,值得警惕。

  哈爾濱市阿城區農技化肥商店經理劉景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些年國家的農業政策越來越好,農民積極性高,種地投入比前些年大了很多。他說:『用肥的情況就非常明顯,以前一畝地用二三十斤,現在得達到五十斤。農藥以前用單劑,現在用合劑。』

  克山縣雙河鄉護心村農民孟德利今年種了1200畝地。去年他絕大部分都是種大豆,今年為了增加產量,他改種了700畝玉米。談起種地中化肥的投入,他說:『過去種地不敢投太多化肥,一畝地就投10多斤,怕受災後損失太大。2009年加入農業合作社後,有了農業保險,就敢投化肥了。這兩年化肥投入量一直在增加,畝化肥投入量每年都得增加10斤左右,否則就感覺糧食產量下降。』

  孟德利說,農民種地量越多,越敢投入化肥,像他這樣的種地大戶化肥畝投入量都在40斤左右,一畝地化肥成本就得約70元,比種地少的農民高出許多。『現在這地感覺就靠化肥頂著。我們也知道地力在下降,但這就像抽大煙一樣,產生依賴性了,而且用化肥增產確實有保障。』

  阿城區一位農技推廣人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現在國家十分重視糧食安全,但農民對低殘留農藥、無公害有機肥料的使用還認識不到位,每畝多投入三到五元,農民就不接受。另外,目前無公害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偏低也是阻礙無公害肥料使用的重要原因,如果賣價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會相應提高。

  化肥過量可致糧食減產並影響食品安全

  一些磷肥中含有重金屬,大量進入土壤積累,沒有別的途徑消耗,只能被作物吸收,擺上人們的餐桌。

  黑龍江省土壤肥料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授翟瑞常表示,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質基礎,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的長期施用,將造成土壤品質、性質退化,導致糧食減產。

  翟瑞常介紹說,據他掌握的情況,黑龍江主要糧食產區尚未發現土壤中氮肥過度積累的現象,但磷肥已出現富營養跡象,值得警惕。長期過量施用化肥會破壞土壤,但黑龍江省耕地面積非常大,如果不施用化肥很難保證糧食產量,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機肥和化肥同時施用,結合土壤肥力基礎和糧食產量要求,搞測土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胡瑞軒說:『我們的黑土雖然肥沃,但能提供給作物的營養有限。糧食產量增長這麼多,沒有化肥支橕不現實,但化肥的施用比例、品種與土壤實際需要是否吻合,這是保證農產品安全最關鍵、最基礎的環節,值得關注。』

  據了解,目前農民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化肥施用量增長的同時,施用結構不合理。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和作物土壤實際需求不匹配,農民缺乏科學施肥的知識和技術,盲目使用。化肥沒有產生實際效益,浪費資源,同時造成面源污染。氮肥的氮化,變成氮氣彌散在空中,造成對空氣污染,加劇了碳排放。

  二是肥料生產企業,特別是銷售環節,不科學的宣傳、導向造成化肥施用結構的不合理。有些企業從五年前開始大力宣傳所謂高磷肥,即在肥料配比中提高磷的含量,農民趨之若鶩大量使用,結果是作物生長不需要這麼多磷,進入土壤後,形成難以溶解的磷化物,在土壤中積累,對土壤結構有負面影響,造成對其他營養成分的吸收障礙。

  讓胡瑞軒感到懮慮的還有,一些磷肥中含有重金屬,大量進入土壤積累,沒有別的途徑消耗,只能被作物吸收,擺上人們的餐桌。他說:『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量使用美國「磷酸二銨」,一些國有農場直到現在還在堅持大量使用。我就擔心其中的重金屬成為潛在危害。』

  種糧大戶對使用有機肥存疑慮

  『如果我這上千畝地都用有機肥,施肥的機械都得更換,否則一條壟沒完機械裡就沒肥了。』

  為了培肥地力,黑龍江省的農業專家和科研人員近年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今年,克山縣的農業專家也深入農村勸導農民施用有機肥,但一些農村種糧大戶心中仍存疑慮。

  孟德利說:『專家們都說有機肥好,我家今年試驗了一下,有幾十畝地施用了有機肥,看看效果怎麼樣吧。但感覺有機肥投入量太大了,一畝地得用80斤,比現在用化肥多一倍的量。如果我這上千畝地都用有機肥,施肥的機械都得更換,否則一條壟沒完機械裡就沒肥了。』

  翟瑞常表示,黑龍江省的土壤分十幾種,由於地形不同、積溫不同、降雨量不同等因素,全省各地土壤狀況非常復雜。1978年全國土壤普查把黑龍江土壤基本情況摸清了,現在又30多年過去了,建議對黑龍江省耕地土壤生產力狀況進行評價、分類,排查障礙因素,制定一套培肥地力和化肥施用的標准,便於農民掌握和操作。

  有關人士建議,一是要建立耕地質量的監測網絡。上海『毒饅頭』事件發生後,人們呼吁糧食安全應該從耕地抓起,從土地到餐桌,第一個環節就是對土地進行有效監測,特別要把住土地投入物的關,包括化肥、農藥等等。對監測點、設備、人員進行投入,形成監測網絡。

  二是亟待針對耕地質量保護進行立法。我國三大宗農業生產資料的管理,種子和農藥都已立法,唯獨肥料沒有立法,特別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耕地質量保護法,從土地投入物開始管理,包括農藥、肥料、灌溉用水,都是保護耕地的實際措施。

  三是加大測土配方施肥等科學施肥技術的普及,讓農民真正科學用肥。目前耕地測土成本較低,配方也不是問題,關鍵是測完土、配完方沒有肥料去供應,農民在市場上買不到科學配比的肥料,科學技術還是貫徹不到位。因此不僅要幫農民測土、配肥,還要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形成測、配、加工、指導一條龍服務,從根本上把住土地投入關。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