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暴利催生違法黑偵探 私家調查設備先進不擇手段
2011-08-16 10:12:3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宇馳 代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6日訊 查賬戶、幫找人、婚外情調查、清欠賬……如此無所不能、神通廣大的各種調查公司因違反《刑法》有關規定,早在1993年就被公安部叫停,但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我市的調查公司、私家偵探、討債公司卻依然在到處貼廣告,肆無忌憚地違法經營。

  國家禁設廣告依舊泛濫成災

  XX調查,XX偵探所,XX討債公司……每天,各種以調查諮詢為噱頭,實則從事婚姻過錯取證、行蹤調查、銀行賬戶查詢等私家偵探、討債公司的廣告鋪天蓋地,記者在百度輸入『哈爾濱調查公司』字樣,竟出現320萬個相關信息。大街小巷,上述廣告更是無處不在。

  新陽路家樂福超市後身住宅區內的每條街、居民樓側面、樓洞內和街邊的電線杆上都貼有調查公司的廣告。南崗區元士街5棟樓的側面都貼有上述廣告,附近居民區的每棟樓也都有。居民張先生說,他常收到調查公司的短信,而且都是半夜發的,非常煩人。

  據了解,1992年我國陸續出現了一些民間調查組織,這些具有私人偵探性質機構的特殊性及神秘性,當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些調查機構所受理的業務多涉及個人隱私,其營業范圍、權利義務等均無法律依據,且經營手段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行使了國家執法部門的部分權力。因此,1993年公安部即發布了《關於禁止開設(私人偵探所)性質的民間機構的通知》,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開辦各種形式的民事事務調查所等帶有私人偵探社性質的民間機構。

  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市目前有各種調查公司、私家偵探所、討債公司上百家,而這些公司在工商部門登記的經營范圍幾乎都是市場調查、信息諮詢等,但實際從事的卻是包括跟蹤、查賬戶、幫找人、查詢人際關系、婚外情調查、清欠賬等『私家偵探』的違法業務,有的甚至采用跟蹤、監聽、恐嚇等方式,不僅嚴重侵犯了個人隱私權,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

  私家調查設備先進不擇手段

  近日,記者來到南崗區文化街某調查公司。該公司位於半地下室內,門口沒有牌匾,屋內約50平方米,條件簡陋,僅在最裡端有一張桌子,兩側分別是沙發和茶幾。記者稱想『監視女友』,一年齡約40歲的中年男子稱:『要想知道一個人的一舉一動,最好的辦法就是跟蹤。全天跟蹤得兩個人,一星期2000元,不能便宜了……』記者問能否查到『女友的手機等私人信息』,男子答:『可以查,也能在你女友的手機上安裝跟蹤器。但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跟蹤,她每天的一舉一動,以及跟誰交往都能掌握,而且還可提供照片、錄像,並能及時通知你。』記者又問怎麼『找人』,該男子表示,只要有對方的聯系方式,就能找到。

  道裡區尚志大街一調查事務所位於某高層公寓20層,記者走出電梯順走廊右側走到頭,只見一窗戶上印有報紙大小的『調查公司』字樣。屋裡一年輕戴眼鏡的男子正忙著打電話。房間約40平方米,僅有一辦公桌和一沙發。記者『懷疑女友出軌』,『眼鏡』表示,跟蹤一天從早7時到晚6時600元,找兩個經驗多的人,讓記者絕對放心,而且這600元包括照片和錄像。記者問:『能知道她的電話記錄和電話內容嗎?』『眼鏡』說:『在對方手機裡安「設備」即可竊聽其通話記錄,也可短信攔截,但這些得另花錢。竊聽3000元,短信攔截500元。』記者問:『會不會被發現?』『眼鏡』說:『我們的儀器是高科技的,剛從國外買回來,有竊聽器、錄像、針孔攝像機等。晚上跟蹤,我們還有夜視設備等,你想知道啥我們都能辦到,只要你捨得花錢……』

  個體業者劉女士告訴記者,日前因業務糾紛,她曾找過一家調查公司,調查前,調查員先是『找機會』在被調查者的手機裡安了片指甲大小的芯片,隨後她便神奇地竊聽到被調查者的通話記錄。


 

  非法調查侵犯隱私擾亂社會安定

  記者從法院等有關部門了解到,因調查公司介入引起家庭糾紛並導致離婚的案件很多。2007年,市民王女士懷疑丈夫有外遇,便找到調查公司。調查公司通過『關系』調取了王某丈夫的短信記錄,確定其常同『小三』出沒的一家旅店後,在房間內安裝了『衣鉤』式攝像頭。隨後,調查公司的負責人找來幾個哥們與王某進入旅店捉奸。將丈夫和『小三』堵在屋內。但因其擅自私闖,幾人與旅店老板發生衝突並將其打傷後逃走。不久,王女士與丈夫關系破裂離婚。

  家住道外區的張女士因懷疑丈夫有外遇,便找調查公司跟蹤丈夫,但一個多月下來卻沒發現任何線索,白白花掉了1萬多元。幾個月後,丈夫發現家裡少錢,便追問妻子。張女士無奈說出實情,丈夫氣憤地與其離婚。張女士懊悔不迭。

  業內揭秘暴利催生違法『怪胎』

  私家偵探既已被明令禁止,為何哈市的違法從業者卻趨之若鶩?一業內人士說,暴利所致。

  該人透露,目前我市的各種調查公司都沒有工商部門頒發的正規經營執照,都用其他行業的正規營業執照『偽裝』。某些調查公司所謂的正規工商營業執照,實際上其營業執照規定的經營范圍根本不包括民事調查。目前的調查公司從業人員魚龍混雜,確定目標後,調查員普遍采用跟蹤的方式,跟蹤通常由兩個人駕駛一輛車進行,每天的費用約1000元。如果調查人有需求,跟蹤還可以全程錄像,但要另加錢。尋找債務人也叫『定位』,價格要高些,通常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清欠,是該行業最危險的業務,但也是最賺錢的業務。調查公司在處理清債時,經常會找一些社會人幫忙,並采用不正常的手段討要。要回欠款,調查公司一般從中抽取20%到50%不等的費用。

  此外,一些調查公司根本沒有調查能力,就是個空殼。空殼調查公司以高價招攬生意後,再低價轉讓給其他有實力的調查公司,從中賺取巨額的利潤;或以低價陷阱為誘餌,以各種名目收取顧客一定的調查費後不久,便改頭換面轉移到其他地方,繼續行騙。

  令人發指的是,有的調查員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被調查者經濟實力雄厚,於是心生貪念,反過來敲詐被調查者,從中牟取暴利。

  各界呼吁取締非法調查公司

  黑龍江法鷹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海鷹律師認為,民事調查公司沒有正規的經營執照,其經營的范圍也不在正規工商執照規定的范圍內。且在調查時,采用的手段多違法,涉及非法取證、私闖民宅、非法拘禁等違法行為。而且民事調查機構在調查個人隱私時取得的錄像、照片等證據,根本不能作為法庭證據。

  市人大代表楊景校認為,討債公司、調查公司屬於不合法的民間調查機構,其業務范圍、權利義務等均無法律依據,所經營的各類業務其實是行使了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和司法部門的部分權力,而其使用的一些手段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嚴重侵犯了公民個人隱私權和經濟組織的商業秘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必須加大對民間調查機構的監管力度,取締黑調查。

  工商部門將同公安聯合清理

  近日,記者通過市工商局的查詢系統得知,目前我市帶有『調查』字樣的企業共有28家,個體19家。而據有關部門介紹,目前哈市的民事調查公司有上百家。

  市工商局企業監督管理處副處長陳濱說,工商部門從未給民事調查公司發過營業執照,現有的調查公司都是以其他行業的營業執照為幌子,所受理的民事調查業務已超出其經營執照規定的經營范圍,系違法經營。此外,這些調查公司漫天要價,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給社會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但由於目前我市對民事調查機構缺少法律規范,而且許多調查機構都是通過電話聯系,沒有留下具體的辦公地點,隱蔽性很強,因此對其監管和取締帶來很大的難度。同時,這些民事調查機構私下調查取證,已嚴重侵犯了公民個人隱私權,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他們將會同公安、司法等有關部門,對我市的民間調查機構進行監管,堅決打擊和取締非法黑偵探。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