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8月17日訊 2010年,當泰來縣村民袁清和丈夫迎來期待已久的愛情結晶——小佳佳時,他們卻陷入了極度痛苦之中。原來,孩子生下來就患上了腦損傷,除了正常吃奶外,四肢幾乎不能動,這無疑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兩個月後,他們聽說我市實施的0—6歲貧困殘疾兒童可獲得免費救助的喜訊時,喜極而泣。
在市第二醫院兒童腦病康復中心,小佳佳得到了有效救治。如今的小佳佳能自己翻身,還能坐起來了。看到孩子一天天的變化,袁清激動得熱淚盈眶。
殘疾人是最需要社會關注和關愛的群體。在我市,像小佳佳一樣,許許多多的殘疾人經過康復治療和心理輔導等項目的幫助獲得新生。近年來,我市通過積極摸索和實踐,建立和完善了以專業康復機構為骨乾、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托的社會化康復服務網絡,全市成立各類康復機構和服務站77個,配備專職康復協調員200人,1.5萬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廣泛開展康復知識、康復服務進萬家活動;實行殘疾人就醫優先優惠政策,使所有貧困殘疾人均享受20%—50%的優惠醫療待遇。特別是我市積極利用爭取和投入的130多萬元資金,為廣大貧困兒童提供的搶救性康復項目,76名0—6歲的貧困殘疾兒童得到免費救助,讓很多家庭重新看到希望。
在眾多康復活動中,農村殘疾人康復是康復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圍繞農村殘疾人康復,我市以『康復一人,幸福一家』為主題,推出了『康復職責進鄉村、需求服務進家庭,康復器材進鄉村、訓練指導進家庭,康復手冊進鄉村、康復知識進家庭』的『三進鄉村、三進家庭』活動,規范了三級聯動的殘疾人康復服務網絡,確定了47個鄉鎮(街道)、81個村(社區)康復示范點;投入資金25萬元,為市轄7個區23個社區康復站配備了康復器材。
不僅如此,我市還全面實施了『鶴城復明工程』,先後爭取『視覺第一中國行動』一、二期,國家彩票公益金,百萬復明工程,臺灣愛盲協會,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和省眼科醫療專家組等白內障手術項目,累計為9271名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復明手術,其中免費復明手術2264例,節約醫療費近千萬元。建立了縣、鄉、村白內障患者救助工作的長效機制,做到了白內障發現一例,治療一例,實現了白內障復明『六個無障礙』目標;投入項目資金130.12萬元,實施了4類貧困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開展了康復示范縣區創建工作,一縣三區通過國家和省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