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今年哈市松花江段40個生命被吞噬 拉響野浴警報
2011-08-18 11:07:30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李陶 尹明 康福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8日訊 14日,4名民工在松花江中不幸溺水失蹤,據了解,今年哈市松花江上發生了近40起野浴溺亡失蹤事件,超過往年同期水平。

  人命關天。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麼多鮮活的生命被大江吞噬?到江邊游泳哪裡最安全?對此,連日來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據了解,今年我市的公益浴場銳減、水下地形復雜以及誤入采砂船作業區等,構成了今年野浴溺水事件頻發的成因。

  公益浴場 今年減至兩處

  每年夏季,我市都會設立專門的公益性泳區,供游人消夏。今年也不例外,但相比往年最多時設置的7個浴場,今年減少至2個,這2處浴場分別位於江北岸公路大橋東側和江北斜拉橋附近(索道下方),浴場設置長度約150米、水面寬度為30米,每處均配備4個救護人員、2條舢板,以確保游人安全。

  談起公益浴場數量銳減的原因,市江上體育活動指導中心副主任李偉總結為兩點:一是今年我市大力恢復濕地並打造兩岸黃金旅游帶,以前自發形成的浴場有的已恢復植被,不再適宜設立浴場,比如道外區的狗島、往年太陽島沿岸的浴場等。

  另一原因則是無奈,李偉說,這也是多年形成的原因,中心救護隊只有14個人,再加上資金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救護需求,最終今年的浴場只能局限於2處,且皆位於江北地區。

  『其實我們的想法是確立一個固定的大型浴場,確保游客每年有固定安全的江上游泳區。』李偉說,早在2005年,該中心就提交了一份建立人工沙灘的建議,經過了種種環節,也許不遠的將來,太陽島附近就會有一處大型浴場,每年將承載游泳愛好者休閑度假。

  水下『埋雷』 水草、樹根、亂石密布

  既然市區只有2處安全浴場,那麼此外的所有地區游泳均屬於野浴。16日,據市水文局觀測站統計,當日水位116.53米,水溫26.8℃。雖然統計數據顯示,現今的江南已經沒有一處安全浴場,可記者沿江畔路西行,仍不時看到野浴者。在道外區景陽廣場處,野浴者三五成群;老頭灣一處『危險』警示浮標附近聚集了近20人;在二水源,一位老人下水游了近十米,就折返回來告訴同伴水流有些急……

  『多年來,由於修建堤壩、設立碼頭、水位昇高等原因,江南已不適宜設立泳區。』李偉指著中心前的一處水域說,2007年賓縣大頂子山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後,松花江哈爾濱城區江段水位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因水面提昇,水下除了亂石就是樹根。

  『江南是湍急的水流、亂石,江北則是江汊淹人。』李偉說,江汊中布滿水草,底部深淺不一,游泳者一旦被纏住很難脫身,在江北一些建築工地以及大學城附近,均發生過泳客在江汊溺水死亡事件。

  市公安局水上民警隊馬輝隊長說,今年的溺水事件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多發生在市區段外(按照航道部門劃分:陽明灘大橋至濱洲鐵路橋區域為市區段),市區內則較少,四方臺、一水源、二水源等地段發生的尤其較多。這些區域水下地形復雜,自然形成的暗溝較多,而且水下有草、石頭、沙袋和木樁等,在附近乾活的農民工對水下情況不了解,盲目下水極易導致溺水事件發生。

  馬輝說,在江裡游泳與在游泳館截然不同,江水的浮力、阻力和風速都會對游泳者產生影響,尤其是刮東風時,與江水流向相反,一些水性好的人在江中游泳都會出現嗆水情況,水性不好的就更危險了,如果發生險情幾十秒就會溺水而亡。

  奪命漩渦 采砂留下暗坑

  翻看今年溺水死亡檔案,有這樣一個巧合:6月21日,道裡區新發鎮建國村王萬鐵路橋下游約500米附近,2名男子野浴時被漩渦卷走;7月29日,幾乎在同一地段,賓縣19歲男子溺水身亡,這兩起事件的發生地點距離當地的一處采砂場很近,經常有采砂船在此作業。業內人士知道,采砂後,江底必然形成深坑,江水至此形成漩渦,入水極易被卷走。

  其實,早在2001年,市區內(陽明灘大橋至濱洲鐵路橋區域)就不允許采砂了,現在采砂船和采砂場多集中在郊區,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馬輝的話,為什麼溺水事件多發生在郊區,因為誤入采砂作業區的野浴者,抵不過漩渦的吸力。

  記者從市水務局河道堤防管理處砂源科了解到,雖然采砂船作業與野浴溺亡並沒有必然聯系,但為了維護航道安全,打擊非法采砂,針對采砂船的管理建立起一整套的模式,諸如頒發許可證、安裝GPS、對違規采砂設立處罰制度等。據介紹,整個城區內注冊的40餘艘采砂船已有70%安裝了GPS系統,一旦有舉報違規采砂行為,將第一時間確定違規船只。

  業內人士王先生說,今年由於建築工程較多,采砂需求量大,必然導致采砂船增加作業強度。市區外的采砂地區必然水情復雜,因此,奉勸游客切莫圖一時之快而把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