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9日訊 正值麥收時節,黑河廣袤的田野上,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轟鳴作業,一塊塊金色的麥田被迅速高效地收割,農民臉上綻放著豐收的喜悅……今年,黑河市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擴大模式化栽培和高產創建規模,搶農時、提標准、保全苗、強管理,為奪取全年小麥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今年黑河市共播種小麥393.39萬畝,預計總產可達109.37萬噸,比去年增長63.6%;每畝增產大約58公斤;農民人均增收610多元。截至8月18日,全市小麥收獲完成251.5萬畝,佔種植面積的63.9%;整地作業同時進行,已經完成120.5萬畝,佔小麥收獲面積的47.9%。
搶前抓早,高標准抓好春耕生產。針對去冬降雪量大的特殊氣候條件,黑河市早動手、早謀劃,落實種植計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物資資金,推進規模經營,提前做好農業生產各項准備;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就農業農村工作和抓好春耕生產做出指示,全市確定了市委、市政府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鄉,鄉領導包村,黨員乾部包農戶的辦法,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為高標准完成春耕生產、贏得小麥豐收奠定了基礎。
嚴格標准,切實保證小麥生產高質量。黑河市把農業生產標准化作為促進小麥增產增收的關鍵環節來抓,提標准、上水平,嚴把種子關、施肥關、整地關、播種關、科技關,以春耕生產的高質量奠定了奪取大豐收的基礎。整合各項資金重點向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投入,建設小麥高產創建核心區15個,高產創建面積93.6萬畝;落實小麥『早高密』栽培300萬畝,小麥標准化栽培率達到95%;建設小麥科技園區20個,推廣示范新技術項目8項,面積630萬畝次。
合作共建,全面提昇小麥生產科技水平。全市各地不斷強化與農場合作,突出落實『三代』、新技術推廣、農民科技培訓等項目。在『三代』作業方面,各地積極主動到農場對接,出臺相關政策,把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鄉、村、地塊;各村屯紛紛引進農場大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開展春季農機跨區作業。在提昇農業生產標准化水平方面,按照《合作共建工作方案》、《全面學習農墾標准化生產活動方案》要求,廣泛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農業科技合作,共建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延伸農場服務體系,引進農場技術人纔,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新型農民。
為加快小麥收獲和整地進度,麥收前,黑河市農機部門積極組織農機服務小分隊深入鄉鎮、村屯幫助農戶檢修收獲機械和整地機械,全市提前全面完成了機具檢修,為小麥收獲和整地做好了充分准備。麥收開始後,我市充分發揮56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163個小型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先進農機及周邊國營農場跨區作業機車的作用,精心組織,科學安排,采取白天收獲、晚間整地、翻耙不脫節的辦法,連續作業,利用晴好天氣,加快小麥收獲進度和整地速度,確保小麥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