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研討會召開
2011-08-20 15:10:0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研討會召開。東北網記者 張強 攝
各國專家匯聚一堂。東北網記者 張強 攝

  東北網伊春8月20日訊(記者 張強) 20日9時30分,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研討會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召開。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及中國等15個國家16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林都,共同探討伊春地區及黑龍江省的地質古生物自然資源的研究與保護。本次研討會將於24日結束,是近年來在伊春首次舉行的規模最大的國際學術會議。

  本次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研討會有5位中外科學院院士、國外一批權威科學家出席,各國專家提交了50餘份學術報告,大會將舉行7個單元的學術交流。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廷棟院士、著名古生物學家孫革教授,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迪爾切院士、俄羅斯阿克米梯耶夫院士、以色列克拉西洛夫院士等應邀出席了本次國際會議。

  李廷棟院士向記者介紹,伊春地處黑龍江省東北的小興安嶺中部,最早的地質記錄可追溯到至少距今5億年前的寒武紀。這裡不僅富含金、鐵、鉛、鋅等重要礦產,還盛產恐龍、植物、無脊椎動物等珍貴化石。1902年,伊春的嘉蔭地區首次發現『滿洲龍』,成為我國最早發現恐龍的產地。根據古生物學家研究,這裡又是我國恐龍最晚滅絕的地點。這『一早一晚』的恐龍特色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地質古生物的寶貴財富。

  伊春五星地區寒武紀『西伯利亞型』三葉蟲、上甘嶺地區二疊紀『安加拉型』紅山植物群,昆侖氣、五星、烏拉嘎等地的金屬礦產等也獨具特色。

  記者了解到,近十年以來,以我國科學家孫革教授為首的多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在伊春嘉蔭地區目前已發現了具有國際對比標准的白堊紀——古近紀地層界線(K-Pg界線,也稱『K-T界線』),被國際地質古生物界確認為全球K-Pg界線的第95號點,本次會議還將在嘉蔭見證這一地質界線點的鑄點立碑,這不僅是我國陸相白堊紀——古近紀地層界線的第一個國際性點位,也是我國近年來在地學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在推動國際地質古生物研究中具有突出重要的意義。

  黑龍江省副省長於莎燕在致辭中表示,世界各國科學家齊聚伊春,不僅將推動伊春乃至黑龍江省區的基礎地質科礦產資源研究、加快伊春的經濟發展,而且也將為我國地質古生物資源保護、為東北亞及國際地學界的交流與合作做出新的貢獻。

  據伊春市委書記王愛文介紹,伊春市被譽為『祖國林都』,自然資源豐富。在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發面,伊春市已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伊春市將努力保護好小興安嶺地質遺跡,推廣和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努力將伊春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地質科學教育基地。

  本次研討會由伊春市政府、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和吉林大學等共同主辦,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等協辦。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