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一減六增調高農業『含金量』
2011-08-22 07:28: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呂天生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22日訊 初秋時節,走進齊齊哈爾市各縣(市)區的田間地頭,農作物長勢喜人,苗齊、苗全、苗壯,五谷飄香。今年,齊齊哈爾市立足轉變農業傳統發展思路,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高產高效作物,提高標准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發展思路的轉變,讓農業『含金量』逐步拔高,即將收獲豐收的果實。

  為加快改變低效農業比重較大的局面,通過全力優化農業經濟結構,大力發展高產高效作物,實現了『一減六增』,即減少大豆面積,增加水稻、玉米、馬鈴薯、雜糧、蔬菜、飼草飼料面積,其中,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了1200萬畝。在優化種植業內部結構的同時,還優化了農業內部結構,突出奶牛、肉類兩大產業,通過推進規模養殖,提高良種化水平,創新奶農貸款擔保方式,創建奶業信息平臺,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等措施,發展畜牧業。目前,全市有畜牧養殖專業大戶(場)9890戶、養殖小區339個,專業合作社531個,其中奶牛養殖專業大戶(場)803戶、養殖小區179個、專業合作社361個。奶牛存欄量達到60.5萬頭,肉牛飼養量99萬頭,生豬飼養量494萬頭,家禽飼養量3616萬只,鮮奶產量53.5萬噸,肉類總產量23萬噸,鮮蛋產量6萬噸。

  著眼於糧食總產實現200億斤目標的同時,齊市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標准質量,不斷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從春耕開始,這個市就通過采取搶播快種、抗旱播種、精播細種、種滿種嚴等措施,加快推進春播進度,確保農作物播在豐產期,確保大田播種高標准,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共投入春耕資金62億元,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了基礎。為提高生產標准,不斷擴大模式化栽培面積,該市制定了《2011年主要作物高產、優質、高效品種區域布局規劃》,按照四個積溫帶,確定了29個主栽品種和55個搭配品種,嚴格控制越區種植,引導農民適地適種,加快了優良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推廣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等主要作物高產栽培模式為主的10項農業新技術,推廣面積8068萬畝次,農作物標准化率達到90%以上。

  加快農機化建設、組建農民合作社、土地規模經營,是優化農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措施。這個市應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生產經營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組織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引導組建了一批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原有的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目前,農民合作社新增655個。

  該市從去秋開始研究、落實今年土地規模經營的措施,完善了資金項目扶持、信貸支持、農業保險、基礎設施等相關政策,以發展大戶擴張型、股份合作型、農機牽動型、企業自建型、農場吸納型『五型』為重點,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加快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步伐。全市今年新增規模經營面積111萬畝,達到1260萬畝。不斷優化勞動力布局結構,加快勞務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轉移農村勞動力106萬人,佔資源總數的52.7%,實現勞務收入41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204元,同比增長12.9%。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齊市依托發揮一江九河、130座大中小水庫、6處大型灌區作用,大力實施旱改水工程,今年新增水田41萬畝,達到339萬畝。針對全市?情較差,西部四縣一區春旱較重的實際,全力抓好水源工程建設,去秋以來全市共投入資金3億多元,新打機電井8107眼,新購抗旱設備4046套,新建蓄水池、坑泡130個,維修泵站79處,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萬畝,新增蓄水能力4162萬立方米,坐濾水種能力達1200萬畝,保證了春耕生產用水需求。全市新增大型噴灌新增82臺,總數達到103臺,控制灌溉面積達到3.7萬畝,實現水利化與農機化、合作社、規模經營的有機結合。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