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2日訊 建設保障性住房,不僅能增加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還拉動了當地建築、建材、運輸、物業、餐飲、家電、家具等相關行業的興旺,這個現象在七臺河市近一兩年內尤其明顯——
一房建設 多方受益
低矮坯房變高樓,這是這幾年七臺河街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在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公司工作的崔長江告訴記者,這幾年,七臺河真沒少建高樓大廈,尤其是建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等,不少住在舊城區的居民,住進了公租房、保障房。而這一房建設,聯動了建材市場和室內裝修設計『火』了起來。
在七臺河最大的裝飾材料市場——景豐建材市場,8月份,雖然不是裝修的高峰,可是來這裡看材料、選廚具的市民不少。家住在七興街道辦事處的李伯明說,今年9月份家裡有親屬入住保障性住房,到這裡看看家具,有合適的給親屬選一個,作為喬遷之喜的禮物。在這裡賣貨的業主張峰告訴記者,這三年建材市場生意真不錯。『新房子一收尾,我們這裡的人氣馬上就上來了。』張峰聽說,9月末還有一批保障性住房要入戶,就和廠家又定了一批貨,9月初貨就能運到。8月末,這裡馬上又要開『家具節』,看看再多定點貨。
記者了解到,這裡的貨源也隨著百姓的需求而發生了變換。以前都是省內的廠家居多,而現在多是北京、上海、廣東的廠家,很多知名品牌也紛紛入駐裝修市場。一家經營裝飾門的老板說,從今年7月份到現在,已經預定了二十多塊紅色的門板。一位即將在9月末入住保障性住房的董曉陽說,自己就預訂了一個紅色裝飾門,紅色喜慶,多少年都盼望著能住上樓房,這回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要紅紅火火地過一把喬遷之喜。
記者在采訪中,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房屋裝修也講究了起來。在這裡做室內裝修的小董告訴記者,從年初到現在,一直都有生意做,房子一下來,找室內設計的客戶就更多,有時為了滿足客戶的要求,加班加點工作是常有的事情。『原來是三個人做室內裝修,訂單多了,今年又招了兩個大專生。』小董高興地說。
老區改造 新區迎客
這幾天住在煤礦棚戶區的曲鳳鳴老大爺很是高興,因為他就要搬離居住了三四十年的老舊房了。和他一起離開棚戶區的還有這裡的1.5萬戶居民。
曲鳳鳴告訴記者,自己家住的屋子,由於采煤沈陷,房屋嚴重下沈,房後的窗戶和地面相差近50厘米,一抬腳就能邁上房頂。每年一到雨季,全家都要進行『抗洪搶險』。這種屋子在七臺河老城區並不少見。前不久,記者在七臺河舊城區的新興街采訪時,看到這裡的不少屋子下沈,有些人家為了阻止雨水的進入,甚至在房門口修了一個『堤壩』。有的人家為了防止雨從窗進,索性將窗戶封死。街路凸凹不平,每人都有水靴子。幾位居民說,新區蓋不少保障房,我們離開這裡住樓房的日子也不會太遠了。
和其他煤炭資源型城市一樣,七臺河城市居民區主要是隨著礦區開發建設自然形成的,煤礦開到哪裡,生活區就建在哪裡,形成了大量的棚戶區,居民多為下崗職工和低保戶、特困戶等弱勢群體。目前棚戶區房屋和基礎設施損壞嚴重,棚戶區內多為砂石路和土路,沒有排水管線,群眾吃水難、行路難、供熱難、如廁難等問題十分突出。棚戶區改造,成了七臺河市一道必須破解的難題。
從2008年開始,七臺河利用5年時間集中改造棚戶區,今年計劃開工棚戶區總面積330萬平方米,開工量是前三年總和的1倍。還將新建廉租房2124套,公租房1456套,經濟適用住房200套。住在棚戶區的居民離開潮濕陰暗住屋,住上寬敞明亮的高樓有盼頭了。
『一號工程』 進展加快
今年七臺河把建設保障性住房作為民生『一號工程』,那麼『一號工程』進展如何?
記者在七臺河看到,街路上一輛輛載運沙石的卡馬斯車從身邊飛馳而過。一位市民告訴記者,自從進入五月份以來,隨著保障房建設的陸續開工,街上工程車就多起來。
煤礦棚戶區改造工程『北岸新城』的工地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負責這項工程的姜頓告訴記者,為了爭取這項民生工程早日開工,從6月末至7月初,施工單位和技術人員進駐工地以後,每天都是早上七點鍾上班,一直忙到晚上七八點鍾纔會離開。每天280臺套拉運材料的卡馬斯車三班倒進行運輸。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頂著烈日在打樓房的地基,一道之隔的工程指揮部門內,更是一片忙碌。牆上貼滿了各種工程圖紙,工作人員用來溝通、協調的電話聲此起彼伏。據了解,這個小區總建築面積174萬平方米,2013年交付使用,屆時將有2.4萬餘戶居民告別棚戶區住到這裡,這裡也將成為一個新城區。
眼下,七臺河已經完成了煤礦棚戶區新址的征地工作,15萬平方米的海天家園二期已經開工建設。廉租房已於7月份開工1924套,剩餘200套也在八月開工,今年10月份可完成324套,1400多套公租房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200套、1.1萬平方米將在10月末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