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泰來縣打造文化品牌助推經濟發展
2011-08-23 13:58:57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譚德剛 孫志偉 李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3日訊 在泰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古中華民族的先人就在這裡勞動、繁衍、生息,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化奇跡,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為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和挖掘江橋抗戰文化、遼金古城文化、『九八抗洪』文化、濕地文化等『國字號』歷史文化資源,泰來縣從建設江橋抗戰紀念館、塔子城古城遺址博物館、『九八抗洪』紀念館和泰湖濕地公園入手,著力將泰來打造成獨具特色,集抗戰文化、抗洪文化、遼金文化、濕地文化『四種文化』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新格局。

  打造紅色抗戰文化

  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1931年11月4日,馬佔山將軍帶領中國軍民打響了有組織武裝抗日的第一槍,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展現了中國人民抵御外侮的英雄氣概。

  為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泰來縣從2001年開始,投資830餘萬元,建設佔地3萬平方米的江橋抗戰紀念公園。江橋抗戰遺址被列入第二批全國紅色旅游經典名錄,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

  江橋抗戰紀念館2008年8月對外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參觀者100萬人次。

  為全面挖掘江橋抗戰這份寶貴的歷史資源,擴大江橋抗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對外影響,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的地域文化特色品牌,泰來縣計劃總投資9677.8萬元進行江橋抗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建設。目前,已初步編制完成了江橋抗戰紀念地設計方案和江橋抗戰紅色旅游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後續工程,包括重點建設江橋抗戰遺址復原工程、江橋抗戰主遺址標志性建築等8項工程。

  打造遼金古城文化

  傳承歷史文明

  塔子城古城遺址,始建於遼代,稱泰州,金、元兩代沿用,清代稱綽爾城,是黑龍江省現存的三大古城之一,也是迄今仍有人居住的古城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對外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游人來到塔子城鎮,依然可以追憶北方游牧民族的社會情況,體味北方民族粗獷而又豐富的民俗傳統文化。

  為有效傳承遼金文化,打造中國古城名城,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泰來縣計劃一期投資500萬元,建設塔子城古城遺址博物館,現已完成博物館總體規劃設計,力爭10月份開工建設。

  弘揚抗洪精神

  凝聚發展力量

  1998年,泰來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為奪取抗洪斗爭的勝利,泰來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戰勝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當年,江澤民總書記和朱鎔基總理親臨泰來慰問災民、視察災情,為泰來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近日,記者親臨洪生新村地窨子抗洪紀念地,大興鎮黨委副書記徐林貴回憶當時的情景,感動地說:『98年發洪水時眼前這片土地上一片汪洋,而且水勢一次比一次猛,破壞程度一次比一次大,造成原托力河鄉2萬畝糧田受災,3500幢住房倒塌,1萬餘群眾無家可歸。』為抗擊洪水,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當地群眾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軍民共同譜寫出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撼人心魄的抗洪樂章。

  為弘揚『抗洪精神』,泰來縣擬投資380萬元,籌備建設『九八抗洪』紀念館,紀念館建築的總體外型呈L型,喻意著黨領導著人民抗擊洪水,戰勝洪災,克服困難,激勵人們永遠不要忘記1998年的洪災,繼續發揚人定勝天的偉大精神。

  打造濕地旅游文化

  提昇國家濕地公園品位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泰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合理建設,對濕地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泰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泰來縣城東側,東西寬4.18公裡,南北長5.31公裡,總面積1365公頃。濕地公園內共記錄有植物65科250屬484種;魚類7科31種;鳥類34科166種。為提昇城市文化品位,泰來縣從2002年開始建設泰湖公園,總投資達4425萬元,完成了環湖路、三羊開泰、浮雕小品等項目建設。濕地公園的建設和後續開發對有效保護公園內珍貴的自然資源,提昇城市發展潛力,改善人居環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泰來縣縣委書記劉海城說:『「三館一園」的合理開發利用,使獨具特色的資源在保護中得到利用,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提高泰來人氣指數齊豐收,也成為泰來遞向世人的一張亮麗名片。』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泰來縣以其無窮的魅力搭設了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經濟開發的平臺,也將通過拉長文化產業鏈,為縣域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