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8月24日訊 涉及千家萬戶的農用資金如何監管,以確保有限資金用在關鍵處,用得合理合法?明水縣在這方面作出規定:涉農資金安排後的15日內及時公示,讓人民群眾知曉,接受社會監督。
該縣完善了三項制度,突出監管的規范性。完善涉農資金公開制度,縣紀委督促各相關單位通過政務村務公開欄、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在涉農資金安排後的15日內及時公示,讓人民群眾知曉,接受社會監督;完善涉農資金備案制度,建立『文字資料臺賬』、『動態監管公示臺賬』;完善涉農采購項目事前告知和事後報告制度,涉農采購項目必須履行招投標及政府采購相關程序,到相應主管部門和監察部門備案,監察部門選擇重點項目開展監督檢查,並將事前告知和事後報告的執行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行考核。
搭建三個平臺,增強監管的針對性。搭建問題受理平臺,在縣紀委設立舉報電話、在紀檢監察網設立投訴網站、投訴郵箱,認真受理涉農方面反映的問題;搭建社會監督平臺,在基層聘請60多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監督員、糾風監督員,通過糾風網站受理、解答、處理涉農問題諮詢、投訴和求助37個,收集反饋涉農政策、資金等相關問題16個;搭建責任追究平臺,兩年來,立案查處貪污、私分、擠佔、挪用、截留、套取涉農資金,或因工作嚴重失職瀆職,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違紀違法案件9件。
加大三個力度,提高監管的實效性。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加大對涉農主管部門領導乾部的教育力度,為扶貧、教育、衛生、建設、交通、水利、林業等涉農部門舉辦培訓班10期,培訓乾部400餘人。加大對監督方式方法的創新力度,紀檢監察機關、糾風辦和涉農資金主管部門充分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管理平臺,在備案准確、公開具體的基礎上,有效實現了遠程監控,既降低了監督成本,又提高了監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