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8日訊 資源型城市如何突破發展瓶頸,雙鴨山的經驗是: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強有力的辦法和措施,科學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作為煤城,如何找准突破口,調整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發展接續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雙鴨山在科學發展實踐中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近年來,雙鴨山市創新轉型理念,推進結構優化,完善產業布局,擴大項目規模,創造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雙鴨山模式』。
創新思路推動轉變。市委、市政府大力發揚一屆接著一屆乾、一本經念到底、一件事抓到頭的『火炬』精神,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確立了建設生態、平安、富裕、和諧雙鴨山的『八字』理念,構築了打造煤電化基地核心區、鋼鐵產業重點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對俄綠色食品加工貿易區、北大荒風光旅游區和山水生態城『五區一城』的轉型發展框架,念起『擴大總量、提昇質量、優化結構、延伸產業、加快轉型、改善民生』的城市轉型『二十四字經』,深入實施發展抓項目、工業抓園區、農業抓示范、三產抓市場、城建抓功能、安全抓防范、乾部抓作風和社會抓和諧的『八個重點抓』,滾動推進新農村『三項重點工程』和『創森引領、四城同建』等一系列符合雙鴨山實際、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轉型發展新思路和新做法。
優化結構加快轉變。近年來,雙鴨山緊緊圍繞煤轉電、煤轉化、煤轉精以及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上城市轉型項目,推進傳統產業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成,為雙鴨山趕超發展、長遠發展增添後勁。『十一五』以來,全市新上投資5000萬元以上非煤產業項目69項,總投資246.3億元。非煤產業增加值實現66.1億元,佔工業比重達到56.5%,實現了由『一煤獨大』到煤、電、鋼、糧『四業並舉』,再到煤、電、鋼、糧、化、新能源、新建材『七業主導』的重要轉變。
產業項目支橕轉變。以大項目集聚大產業,拉動大投資,保障大增長,推動大發展。雙鴨山大上立市立縣立區支柱型項目、大上結構調整拉長產業鏈條項目、大上財源型富民強市項目。『十一五』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96億元,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417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1項。先後引進北京建龍、國電集團、山東魯能、中國大唐、韓國希傑、龍煤集團、中國航天、吉林亞泰、北京漢能、中國建材等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大集團12家。這些企業集團帶來的大項目落地後為雙鴨山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雙鴨山通過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全市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基礎支橕更加有力,實現了經濟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連續9年保持高增長,2008年以來先後獲得『第三屆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和『中國十佳投資創業城市』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