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老年人成為健身主力軍 健身族出現『中年斷層』
2011-08-28 09:28:41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黃晏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有資料顯示,當前老年人已經成為全民健身運動的『主力軍』,所佔比例達到80%以上。20-29歲的年輕人經常參與鍛煉的人數佔到這一年齡段總數的75.1%,僅次於老年群體。而年齡在30-49歲的中年人群中,健身者則比例最低。兩組數字,勾勒出一條全民健身的年齡曲線,健身領域出現『中年斷層』。

  現象:健身族中難覓中年人

  隨著哈市城市建設的提檔昇級,廣場綠地不斷增加,然而在廣場上健身的多半是老人和孩子,很少發現中年人的身影。校園的操場上、健身房裡舞動的也多是年輕人青春洋溢的身姿,中年人同樣少見蹤影。如今,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人們身邊。

  每天凌晨和傍晚,在我市的街頭巷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走出家門,參與到全民健身的熱潮中。道裡區的紅星廣場是我市一處主要的休閑場所。每天早晚,廣場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扭秧歌的銀發群體隨處可見,卻鮮見中年人健身的身影。也有一些青少年或在滑輪嬉鬧,或在比賽踢毽子,廣場上的健身器材也基本為老年人專用,而年輕人則更多地活躍於校園內外的操場和健身房裡。記者調查發現,在我市的一些體育場館和大學校園內,運動場地從來都是緊俏資源,每天從中午開始,羽毛球場、籃球場便『一場難求』。位於友誼路的一家健身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在該俱樂部辦理會員健身卡的以45歲以下人群為主,『很多中年人辦了卡,但並不能做到經常來。能夠堅持鍛煉的,還是以年輕人居多。』工作人員表示。

  據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裡,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參與休閑體育的人數比例超過七成,遠高於其他人群。

  原因:中年人健身很『糾結』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中年人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健身,究其具體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提到健身,他們感到很『糾結』。

  A家務繁忙

  許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工作之外,還得乾家務。在機關上班的王先生說,他很想每天能抽點時間活動活動,可是早晨很早起來要送孩子上學,孩子到校後還得去單位上班,下午又要去接孩子,晚上又要輔導孩子做作業,安頓老人休息。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鍛煉的想法雖然也有,但就是無法付諸行動。

  B缺乏場地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中年人居住小區附近專業的健身場地比較少,在許多企業事業單位,也沒有專門的活動場所。對中年人來說,公園或廣場的健身活動過於單調簡單而且節奏慢,沒氣氛,不適合他們的生理特點。

  C缺乏指導

  什麼是健身,怎樣纔能有效地健身?在采訪的人群中,最普遍的回答是跑步、打拳、跳舞。事實上,健身的方式多種多樣。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健身器材也投入了市場,但許多人對如何使用健身器材卻一無所知,一說到『健身器材』就頭疼,覺得不如跑步等來得方便、實惠。由於每個人身體條件不同,究竟選擇哪種運動項目最為合適,應有科學的指導。而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服務機構。

  D意識不強

  也有一部分中年人並不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健身,而是自認為身體好得很,他們認為健身是一種治療慢性病的方法,只有患病的人纔去健身。還有一些中年人認為自己還年輕,鍛煉健身是老年人的事。

  專家:健身可從小處著眼

  運動醫學專家、哈爾濱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教授劉繼志說,健身領域出現『中年斷層』的一個直接後果,便是造成了許多老年病的年輕化和過勞死現象頻發的『中年高地』。如今,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都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2009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顯示,中國大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而疏於鍛煉則被認為是『過勞』和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專家指出,積極鍛煉身體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首要途徑,動則不衰。不少人健康欠佳,發病於知之而不為,明明知道不鍛煉的危害,但由於種種原因,忽視健康、疏於健身,透支生命。

  在采訪中,『沒時間、沒場地』是許多中年受訪者口中的健身『攔路虎』。『特意抽出時間到一個專門的場地鍛煉』,是不少人對體育健身的印象。相關專家表示,健身是一種意識,如果能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從小處著眼,健身其實並不難,也並不遙遠。

  專家表示,年輕時消費健康、年老時再補償的想法並不可取,需知健康不容『透支』。健身可以延緩人體器官的衰老,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從現在開始健身都不算早,等身體出了問題再鍛煉就為時已晚。時間總是可以擠出來的,利用零碎的時間鍛煉,比如乘公交車上班時早下一站,多走一站地,不乘電梯走樓梯,都不失為參與健身的好方法。

  目標:保持和恢復體力

  劉繼志教授指出,中年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在這個年齡段,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已經開始出現衰退現象,尤其是到後期,由於身體內分泌系統的急劇變化,機體功能水平進入更年期,即人體已經進入衰老時期。此時,身體各種與活動能力相關的機能水平表現出下降的趨勢。肌肉力量的下降,將會造成身體活動能力的下降。許多在青年期習以為常的活動,在這個時期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換個角度說,伴隨年齡的增長,人參加身體活動的自我欲望下降,造成自發的運動減少。

  需要強調的是,中年人即便參加體育鍛煉,也常常會出現心理活動與身體活動背離的現象,即內心認為自己還年輕,可身體已經衰老了。因此在運動時,一邊回想自己年輕時的雄姿,一邊做自己認為很好做的動作,事實上身體卻跟不上。即便是輕微運動,也會感覺到疲勞或渾身疼痛,甚至引發不必要的運動傷害。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健身目標應該是保持和恢復體力。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