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9日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代詩人杜甫這一千古絕唱,正在『東極新天府』變成美好的現實。佳木斯市連續4年把民生工程作為十項重點工程的重中之重紮實推進,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住房、就業、社保、教育等切身利益問題,使百姓幸福指數全面提昇,高效推進的棚戶區改造讓百姓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
該市是老工業基地,由於歷史原因,城市裡形成了大量的棚戶區。據統計,城市規劃區內的棚戶區面積達1194萬平方米、共111個地塊、約14.2萬戶,位居全省第一。從2008年起,該市把棚戶區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用3年時間完成了市中心區棚戶區改造任務。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危房棚戶區改造63片,改造面積680.5萬平方米、7.4萬戶,累計完成總投資達107億元。連年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工作任務,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棚改先進城市。
為了讓市民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讓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今年,該市圍繞『兩區兩帶一城』發展戰略,紮實推進『民生工程』,確定市區棚戶區改造任務為244.1萬平方米,征收房屋35965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借助保障政策讓城鄉居民真正安居樂業。目前,已落實33個棚改項目,有13個項目、166.84萬平方米、30130戶已實施征收補償,其中已完成征收補償項目6個,64.34萬平方米、11653戶,並已開工建設。在此基礎上,市政府常務會又進一步確定全面啟動7大片棚戶區改造,征收總面積達102.5萬平方米、征收戶數18477戶。
為確保棚戶區改造順利施行,該市出臺了棚改稅費減免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開發企業參與棚戶區改造享受行政規費及政府基金全部免除,具有壟斷性的中介服務費減半,棚戶區改造實行肥瘦搭配,捆綁開發。將一些位置偏僻、商業價值低、開發商不願意參與的地塊與黃金地段改造相結合,由政府統一規劃,集中審批,整體開發建設。對享受棚改優惠政策的項目,按建設面積5%的比例配建廉租住房,優化了資源配置,加快廉租房建設步伐。該市在公平、自願的前提下,由開發商墊資用於淨地,在淨地出讓招、拍、掛中,同等條件下墊付資金的企業優先摘牌;墊付資金的開發企業如未拍到土地的,用拍得土地使用權企業交納的土地出讓金予以償還,以此解決土地收儲淨地資金不足的問題。
棚改建設工作,資金是關鍵。該市采取『兩條腿走路』,積極破解資金難題。在政府主導方面,通過配建優惠政策減免、共有產權減收土地出讓金、回遷戶型上靠差價由政府承擔等多種方式來實現政府配套資金的投入;在市場化運作方面,通過廣泛招商、市場化運作,吸引了益海集團、香港金峰集團等一批實力雄厚的外企到佳木斯參與改造棚戶區。
今年,該市出臺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對棚戶區居民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做出了新規定。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政策標准采取貨幣補償和回遷安置相結合的方式,被征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補償價格由具有資質的房地產估價機構進行評估確定。選擇回遷安置的,設定了4種標准戶型,給予優惠回遷安置。《佳木斯市棚戶區改造征收補償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優惠政策,低保戶可以在原面積基礎上增加5平方米,殘疾人在原面積基礎上增加3平方米,如果兩個都具備的可以增加到8平方米。如果被征收人沒有能力交納上靠面積費,可以采取產權共有的方式進行回遷安置,房屋原面積仍屬被征收人,上靠部分面積屬於國有,由被征收人向國家交納租金,這樣就可以使真正貧困的人群有房可住,達到人人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目標。
據市住房保障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該市區尚存棚戶區48片,面積513.7萬平方米,約6.8萬戶,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計劃2013年底前全部改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