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8月30日訊 近日,記者從雞西市衛生局了解到,2011年,全市已有49.53萬名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佔農村常住人口的99.05%,基本達到了應保盡保。今年1-7月份,全市共為35.97萬名參合農民補償、補助各類醫藥費用4687.92萬元。新農合制度的有效實施,較好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中受益。
早在2005年,虎林市率先納入國家新農合試點;2006年,密山市列入國家試點;同年7月,雞西市在雞東縣和市轄六區開展了新農合試點工作,比國家提前2年,比全省提前1年實現了新農合全覆蓋。幾年來,雞西市通過政策良性運行,使百姓獲得了實惠。農民在參合方面也逐步由『被動請』向『主動求』轉變,全市新農合的參合人數逐年提高。從全面推開新農合制度的2006年算起,參合人數由34.65萬人提高至2011年的49.53萬人,參合率由80.72%提高到99.05%。
隨著籌資水平的逐年提高,雞西市本著『新農合基金量入而出、最大限度讓農民受益』的原則,結合醫改任務目標和省衛生廳有關要求,對新農合補償政策做了進一步完善和調整。今年,雞西市轄區住院報銷比例鄉級定點醫療機構由70%提高至80%;區級由60%提高至70%;市級由45%提高至50%,省以上由30%提高至40%。門診統籌報銷比例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由40%提高至70%;鄉級由35%提高至60%;區級由30%提高至50%。大額門診慢病報名病種擴大至20種。年度住院報銷封頂線由4萬元提高至6萬元;普通門診統籌報銷封頂線由60元提高至80元。基本藥物全部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報銷比例高於非基本藥物3個百分點。針對兒童兩病和殘疾人康復治療,還出臺了優惠政策。通過政策導向,降低農民在基層醫院就醫的起付線,相應提高補償比例,引導農民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鄉,疑難病不出縣,降低了農民醫療費用及因病而致的交通費、食宿費等支出。今年上半年,虎林市和六區還將2010年部分陳餘資金以實施二次補償的方式發放到參合患者手中,受到廣大農民歡迎。
為了適應農村群眾基本醫療需求,引導群眾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雞西市建立了以鄉衛生院、村衛生所(室)門診服務為主體,區級醫療機構門診服務為補充的門診統籌服務圈,引導病人就近就醫。市轄六區和雞東縣門診統籌鄉、村醫療機構覆蓋率達到100%,切實做到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和使用,方便了百姓就醫。為進一步提高新農合補償工作效率,方便參合農民辦理新農合補償手續,雞西市設立了即時結報工作模式和業務流程。從2010年2月1日起,市轄六區參合農民在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即時結報工作正式啟動。通過實施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工作,增加一級審核程序,進一步規范了新農合制度運行程序,有效簡化農民辦理報銷程序和手續,減少了農民報銷成本支出。啟動至今,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共計為3429名參合農民辦理即時結算業務,墊付金額546.86萬元,同時,為參合減免優惠25.8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