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指當前活躍在勞動力市場上的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農民工群體,目前約有1億人。他們生長在農村,卻不迷戀故土,對農業生產並不熟悉;他們工作在城市,渴望融入城市社會,卻難以紮根城市。與父輩相比,他們找工作不光看工資待遇,更看重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但不少人缺乏技能,同企業崗位的要求對接不上。如何做好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記者利用休息時間,采訪了身邊的基層百姓。在親身體驗3個多小時的忙碌洗發染發工作,在清晨5:00-7:30,在晨風中叫賣油條的過程中,記者深切體驗到了剛剛進入城市的『理發弟』和已經在城市生活10多年的『油條哥』勞動的艱辛,同時也感受到了這些農民對理想的追求,對家庭的守望,對生活的期盼。
【走基層】新生代農民工『理發弟』:我的目標是成為燙染師
東北網8月30日訊(記者 隋洪波)淡灰色長衫外套,韓版淡藍色牛仔褲,白色網球鞋,理發弟,18歲的紅旭,2011年4月從牡丹江一所美容學校畢業,分配到哈爾濱超龍理容中心做理發助理師。
頗似當年小哥齊秦的長發,酷型十足,左耳打了兩個洞,掛著五星和圓形的耳釘。90後新潮時尚的打扮,絲毫看不出他來自農村。
記者上午打電話,聯系采訪。接線員說,他在樓下忙活,回頭回復。


記者40分鍾後趕到超龍理容中心。他正給一位客人洗頭——14:30——14:45,15分鍾的泰式手法幫客人洗完頭,上樓等待發型師理發。
超龍理容中心成立於1988年。這家四層的超龍理容中心是旗艦店。一層染燙和理發室,地下室是洗頭室。一樓七張理發座椅整齊擺放著,理發的鏡子明亮整潔,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寬敞明淨。幾位年輕有朝氣的發藝師正在忙碌著。等候區的電腦前,等待理發的客人正在上網游戲。
『從理發助理師到燙染師再到發型師,要經過3到5年的打磨纔可以成型。』超龍理容中心的於經理,短發乾練。
『頭發注重質感,今年色彩偏淺色,自然為主兼顧小誇張的發型是主流。』來自五常的發型師劉藝,淺黃色的工裝褲顯出十足個性氣質。
『成為好的發藝師,更多靠靈性。』29歲的陳剛店長做了8年的理發師,一語中的。『今年女士的梨花頭,沙渲創意短發,都是我們店自創的時尚發型。』
『發片的提拉角度,依據臉型設計發型形成個人氣質,這些都是成為發型師的基本要求。我越學越發現不會的太多了。』紅旭,來哈爾濱5個多月,紅旭的紅色發型不知覺中已經變成了黑色,稚嫩的臉龐多了幾分成熟。
15:25,小強招呼紅旭幫忙做染發。小強,19歲,和紅旭是老鄉,『要不我能這麼幫助他嘛,都是老鄉,我是他的小師傅。』紅旭,微微點頭。兩個人分工有序工作起來。


染發先染發梢15分鍾,間隔15分鍾觀察成色效果;再染發根15分鍾,間隔25分鍾觀看染發效果;然後進行乳化衝水。
一個染發,至少60分鍾纔可以完成。
『有時候,為了觀看發質顏色變化效果,工作餐我們都顧不上吃。』紅旭邊調膏邊說,『工資從600元漲到了1000元。』
『從早晨9:00到晚上9:00,洗頭、染頭,每天都忙碌著,活完成的時候,盡管腰酸背痛,可是每一次工作都是一種收獲。顧客滿意,我也滿意,纔算成功!』
洗發室,一排排淡藍色,乳白色的洗發水瓶,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三張長椅躺著洗發的客人。
『我們現在正在辦理會員卡,五折。』紅旭一邊輕柔為客人按摩頭發,一邊不失時機地做著廣告。
一首英文的歌曲回蕩在室內,溫馨寧靜。
紅旭說,『媽媽問我中秋節能不能回家,我說如果我當不成燙染師,我不會回家。』
『平日,我偶爾去上網,玩地下城聯網游戲,滿級70級,我已經通關了!』紅旭仔細清洗著發夾,這是他從牡丹江帶來的。在他的工具箱中裝著他在牡丹江學習美容時候帶過來的尖梳、手套、夾子,剪刀。他希望可以用這些工具實現自己的發型師的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發型師需要磨練,今年,我的目標是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燙染師。』
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截至6月底,全省共培訓42.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纔2.72萬人,再就業培訓13.48萬人,新生勞動力培訓1.3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6.93萬人,在崗農民工培訓2.65萬人。職業鑒定10.5萬人,其中有10.1萬人獲得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