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評論:為『生命奇跡』歡呼 為『安全至上』呼喚
2011-08-31 08:55: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昨天早晨,七臺河『8·23』煤礦透水事故救援取得重大進展。19名被困礦工安全昇井,被困時間超過160小時,全部存活。至此,這次事故被困的26名礦工,已有22名成功獲救。這是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采取一切措施,帶著責任和感情,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救援取得的輝煌戰果,是井上救援人員、井下受困礦工,不拋棄、不放棄,共同創造出的生命奇跡。

  生命的奇跡,來自於生命高於一切的崇高理念。就在事故發生當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連夜從哈爾濱市趕赴事故現場指揮救援,明確提出要求:『當前,第一位的是搶救被困礦工的生命。要統一指揮、高效運行,要全力施救、科學施救,盡最大努力,解救被困礦工』;『要以救人為第一任務,集中力量,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代價,盡最大可能挽救被困礦工生命。』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國家煤礦安監局立即研究部署,並現場指導搶險救援工作。整個救援過程爭分奪秒,措施科學有力,方法直接適用,投放的救援力量到位有效。目的只有一個——救人,用最快的速度救人,不惜一切代價救人!可以說,以人為本、以人的生命為本、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的理念,在這次救援中得到了最生動的展現。

  生命的奇跡,來自於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強意志。回顧前一段的救援,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一波三折。事故發生後,救援人員按圖紙從3個位置鑽探『生命通道』均告失敗,井下積水量遠超想象。鑽孔打通『生命通道』寄托著被困礦工和家屬及所有人的希望,救援人員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歇人不歇機,直至28日22時30分,多次重新定位的鑽孔,打至被困礦工可能所在的采空區,實現送風供氧。正如現場的一位救援人員所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所有的救援奇跡都是這樣發生的。』客觀地說,每過一天,被困者生還的希望值都會大大降低。但我們看到的是每過一天,救援的力量不減反增。19名被困礦工,在生命的極限上,在艱險的困境中,更是不拋棄、不放棄,為了自己、為了親人、為了所有關愛自己的人、所有尊重生命和守護生命的人,堅持到奇跡的發生。

  生命的奇跡,來自於比黃金還貴重的人間真情。事故無情,人間有愛。透水事故牽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只要是能盡上一份力的單位和部門都行動了起來,交警維持交通通暢,醫療人員日夜守護,供電部門全力以赴。一線的救援人員帶著對礦工親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以最快的速度施救,真正做到了對生命負責、對礦工家屬負責、對社會負責。在施救的過程中,有許多感人至深的場景讓人難忘。通過敲擊管具發出『生命呼喚』時,救援人員輕輕跪在地上,趴下身體,小心翼翼地戴上聽診器,按在管子上仔細聽,每個人的呼吸似乎都停止了,生怕漏過哪怕最細微的聲響。在最困難的時候,井下的礦工也是互相幫助,互相撫慰,互相鼓勵。愛能給人信心,能給人勇氣,是愛支橕了生命,是愛拯救了生命,是愛創造了奇跡。

  這次煤礦透水事故救援工作,所創造的生命的奇跡,讓人們感動,讓人們振奮。生命的奇跡創造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以人為本、以人的生命為本、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不拋棄、不放棄,對生命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理念與精神……這許許多多都值得我們去贊美、去謳歌,更值得我們去總結、去思索。

  每一次礦難救援的成功,都是一次全民的『節日』;每一次礦難的發生,都是一場全民的噩夢。救援中,那許許多多值得大書特書的理念與精神,恰恰是礦難發生前被忽視、被遺忘的。應當看到,已經發生的礦難,相當一部分都是責任事故。所謂責任事故,換個提法就是如果按規程操作,完全可以避免。如果能夠把以人為本、以人的生命為本,對生命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理念與精神融入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中,如果能夠把國家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落實到生產實踐之中,如果能夠把安全制度、安全規章、安全監管,不是當成牆上的『裝飾品』和失職瀆職者的表面文章,許多礦難本就不會發生。

  當我們為生命的奇跡而歡呼、為救援的成功而感動的時候,更應該反思如何盡最大努力減少和杜絕災難。誠然,煤炭開采作為公認的高危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生產技術應用水平還不是很高,生產管理水平又相對落後,完全徹底避免災難的發生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盡最大的努力呵護生命,防患於未然,必須成為我們的不二選擇。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