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訊 據統計,在哈爾濱松花江流域內形成的濕地面積達468平方公裡,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原生態河流型城市濕地。松花江穿越城市、串聯街區,在它的孕育下,金河灣濕地、濱江濕地、太陽島濕地、呼蘭河口濕地、大頂子山濕地等13個濕地美景與城市景觀融於一體,互惠『共生』。
濕地裡都有些啥?
目前,哈市列入保護與利用規劃的松花江濕地是指松花江上游哈爾濱市區與雙城市交界至下游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壩址段,涉及四區一縣(道裡區、道外區、松北區、呼蘭區和賓縣)。
哈爾濱松花江濕地海拔高程在105-121米之間,有河漫灘、沼澤地、低平地、平緩坡地、崗丘及丘間窪地等地貌類型,包括河流濕地、泛洪平原濕地、蘚類沼澤濕地、沼澤化草甸濕地、草木沼澤濕地、灌叢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等類型;有高等植物112科481種,長滿了蘆葦和香蒲等水生植物;城市濕地主要植被群系有十餘種植物,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就有3種;有動物58科190種,棲息著多種國家級珍惜保護動物已查明的魚類有37種,佔黑龍江全省魚類總數的35%。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
曾幾何時,松花江沿岸哈爾濱段的生態資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害,為了恢復濕地、保護生態環境,2010年哈市編制完成了《哈爾濱市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規劃針對灘島各自條件制定相應的保護利用方式,分區域開展生態修復建設。從此,哈爾濱市就以生態護岸、退耕還濕、灘涂植被修復為主要措施,構建了近自然、原生態的濱江濕地系統。
省環境保護廳總工程師趙宴濱表示,濕地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淨化水源、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美化環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濕地也是水禽賴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的『中轉站』,雁類、鶴類等大型水禽,都要依靠濕地生存;濕地還有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哈爾濱的濕地與市區內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關系,是哈爾濱市區內地下水的重要補給。
『濕地還在提高水生態系統質量上起著重要作用,濕地水淺、面積大,可以充分和空氣接觸,提高水中含氧量,增加水中生物活性,對水質的保護和改善起著重要作用。濕地還可以調節沿江地區氣溫3℃,使夏天更涼爽。大水面會提高魚類的自然繁殖能力,有利於魚類資源恢復。』趙宴濱說。
近年來,由於哈爾濱濕地生態環境改善,吸引了大批候鳥回遷棲息,主要分為雁鴨類、鷗類及鶴類,其中有灰雁、綠頭鴨、綠翅鴨、鴛鴦、灰鶴、銀鷗、毛腿鵟等。哈爾濱市周邊濕地現已吸引野生動物達175種,其中鳥類122種,總數量達萬餘只。
與青海湖、大豐、紮龍等濕地遠離城市不同,哈爾濱的濕地已經融入了城市,就在我們身邊,已成為了城市的一部分,是一道風景,走進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哈爾濱市民:
沒想到身邊還有如此美景
近日,記者來到了哈市松北區金河灣濕地植物園,一進園區就看到停車場停放了數十輛私家車。一位帶著女兒來游玩的周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女兒放假時,我通常選擇帶她去圖書館或者游樂中心,今年哈市開了很多濕地公園,所以想帶女兒來開闊一下眼界。從我家開車到金河灣大概15分鍾,比去南崗區還快,這是我第一次帶女兒來濕地,哈爾濱市區內竟然有這麼美麗的自然景觀,真是讓人感到意外,孩子玩的也非常開心。以後外地朋友來,也帶他們來看看。』
金河灣濕地植物園經理盛壽軍說:『金河灣地處市區,哈市游客多為自駕游,在接待的游客中80%是哈市人。濕地游將成為市民消夏的新去處。』
除金河灣濕地植物園外,太陽島景區、伏爾加莊園、濱江濕地等景區都地處哈市市區,市民不僅可以選擇自駕還能坐公交車或乘船,十分方便,這使得市民在周末能選擇更多的休閑場所,『足不出戶』就可以接觸自然景觀。
外地游客:
哈爾濱的濕地
比南方的更遼闊
8月30日,記者來到位於哈市香坊區成高子鎮哈成路16公裡處的伏爾加莊園,看到門口停了近20輛旅游團的車。進入景區,大片的灘涂濕地呈現於眼前,蜿蜒曲折的阿什河流過莊園,形成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配上園區內木質的俄羅斯風格建築,眼前的異域風情令人陶醉。
記者發現,這一天雖不是周末,但景區內仍十分熱鬧。從西安來的游客張女士說,『初到哈爾濱,除了感覺涼爽外,沒覺得和其他城市比有什麼特別的,但到了濕地公園,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大片的綠色植物讓人豁然開朗。我覺得哈爾濱的濕地是一種心曠神怡的廣闊,這是在其它城市無法見到的。』張女士感慨說,這次來哈爾濱看濕地非常值。
去了白魚泡濕地公園的江蘇游客王先生說,以往他腦海中的哈爾濱是以冰雪聞名,冬季是到哈爾濱旅游的最佳季節,今年,他聽哈爾濱的朋友說哈市推出『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的松江濕地游後,特意從江蘇來哈爾濱感受濕地風光。『在白魚泡濕地公園裡,乘坐木制的小船,靜靜地穿行在蘆葦、荷花、香蒲之中,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回歸到自然,忘記了生活中的煩惱,蘆葦蕩裡偶爾飛出野鴨或者野鳥,給人意外的驚喜,在老山頭濕地游覽時,看到有人在濕地裡放牧,一片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和南方的濕地相比,哈爾濱的濕地更遼闊,更具有原汁原味的特色。』游覽了哈市多處濕地公園的張先生仍舊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