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訊 3個月前,路明晶一家是哈市道外區民主鄉勝利村的一個普通農戶,全家人靠種地生活。如今,她是位於濱江濕地外的『勝利第一家農家樂』老板娘,現在她的小店每個月能賺上萬元,雖比不了大飯店,不過比她種地賺的要好得多,路明晶對此很滿足。由於濕地游的不斷昇溫,小店生意越來越好。路明晶正准備將在外打工的其他親戚也找回來幫忙。
哈市濕地周邊有十餘個鄉鎮。濕地旅游開發建設,使得在家務農的農民紛紛『轉業』,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紛紛返鄉創業、就業。在哈市各濕地景區工作的服務員、船工、保安全部來自濕地附近的村屯,每人每月工資都在1500元以上。近萬農民正通過濕地旅游創業創收,農民增收500餘萬元。
農民放下鋤頭做老板
哈市道外區民主鄉勝利村是哈市沿江濕地附近的一個不算大的村子,這個村子有著得天獨厚的濕地生態資源。8月27日12時許,記者來到了勝利村。此時午飯時間已近尾聲,在『勝利第一家農家樂』飯店裡,老板娘路明晶一家五口仍然忙著准備客人點的全魚宴。雖然不是周末,但大廳中的六張桌子仍然有四張坐滿了客人。
據路明晶介紹,飯店每天的營業額在1000元左右,利潤30%,這樣算下來,每個月能賺1萬元以上,平均每個人能賺2000多元。『有時候,周末的客人我們都接待不過來,這比以前務農多掙很多錢。』路明晶對哈市開展濕地游給她生活帶來的變化非常滿意。
在濕地建設過程中,道外區組織農民參觀哈東『生態濕地綠色長廊』,引導和鼓勵農民轉變思想,借助濕地旅游的契機,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自主創業就業。道外區政府也加大了扶持力度,成立了9個濕地『農家樂』幫扶小組,53個區直部門與巨源鎮47戶申辦『農家樂』的農戶結成了幫扶對子。目前,巨源、民主2個鄉鎮的97家『農家樂』已全部開業。巨源鎮勝利村實施村屯整合,建設62棟高標准『農家樂』服務設施項目,已與村民達成建設協議,即將開工建。
濕地邊乾啥都賺錢
松北區新鎮村村民也是濕地的受益者。新鎮村距金河灣濕地公園約七八公裡,今年41歲的陳紅志每天都會騎自行車上下班,而兩年前他還只是該村的一位漁民,自從金河灣濕地植物園開始建設以來,他就在園區做樹木的綠化養殖等工作。陳紅志說:『以前打漁、種菜一個月加起來賺不到800塊,現在一個月基本工資1600元,加上各種補助最多能達到2000元。我打算過一陣把親戚也介紹過來』。
安徽是伏爾加莊園的服務人員,一年前她每天的工作還只是在家裡養些雞鴨等家禽。她告訴記者:『我家就在莊園附近的民強村,我在這裡一個月最多能掙2000元,村裡許多人都來找我,讓我幫忙聯系到莊園打工。』
據金河灣濕地植物園總經理盛壽軍介紹,園區內有近50名工作人員來自附近的村屯,其中主要包括新鎮村、豐收村、雙口面屯等,隨著園區的逐漸發展,還將帶動更多的農村人口就業。
外出打工農民紛紛返鄉
隨著濱江濕地旅游業的發展,在外務工的農民紛紛返鄉開始從事司機、導游、收銀員等『五花八門』的職業。
曲雅君是勝利村村民,前些年他一直在外做臨時工,得知家鄉要建濕地公園纔返鄉。『親戚說家鄉要建濕地公園需要很多人手,不累,賺錢還挺多。當時我懷疑在公園沒有在外面賺得多,但是現在這種懷疑是多餘的。』曲雅君說。
目前,曲雅君在景區內做司機,一個月將近2000元。曲雅君對自己的工作非常的滿意,他說:『開發濕地對我們村民改變實在是太大了,村民現在不需要出去打工掙錢,守著家門口就有活乾。只要是勝利村的村民來到咱景區就給活乾。現在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一萬塊。目前陸續從外面回來的外出打工者就已有幾十人。』
哈市道外區濕地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道外區民主鄉和巨源鎮的農民只靠種玉米大豆生存,自從哈市政府將民主鄉的濱江濕地列為哈爾濱重點旅游景區以後,農民紛紛『轉業』做起了和濕地有關的工作。兩個鄉鎮分別注冊成立了民主鄉、金沙灘、魯路吉3家旅游公司,許多外出務工的農民紛紛返鄉,一些准備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留了下來加入民主鄉濕地開發與建設的服務行列。目前道外區已有6千餘名農民『轉業』。哈爾濱市旅游局局長楊傑表示,哈市以打造松江濕地游為載體,據不完全統計,從開展濕地游以來到至今,新增了8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