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訊 這兩年,每逢春秋兩季,佳木斯的街頭就經常會有一隊隊的播種機、收割機隆隆地駛過,那是附近農民們興高采烈地把剛出廠的機器往家裡開。農機成了搶手貨,聽說購買要排隊預約呢。市政府舉辦的農機節也是一屆比一屆火,農機的魅力可見一斑。
近日,記者尋訪三江大地,只見一望無際的田野上玉米須黃,大豆莢肥,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在同江市第一個『萬元戶』、第一個全國種糧大戶、第一個全國勞模三村鎮四村村民金昌輝家的地頭,他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幾年種地,大型農機具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俺家從種到收全部是機械化。今年,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看過金昌輝家豐收在望的4000多畝耕地,陪同我們的市農機辦主任李農,又領我們來到富錦市二龍山鎮『雙百』科技示范田。他告訴記者:『幾年來,我市農機具保有量及總動力快速增長,農機總動力由2005年150萬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286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由2005年7.4萬臺增加到2010年的10.8萬臺。今年,全市完成精量機播1870萬畝,其中、玉米、大豆實現百分之百機播,水稻機插達75%。大田播種於5月25日結束,水稻插秧於5月30日結束,平均日出動農機具10萬臺(套)。全市農作物基本種在了豐產期。為我市今年糧食再奪大豐收奠定了基礎。我市水稻機械化總的目標是,力爭在三年內水田整地、插秧、收獲實現全程機械化。』
記者所到之處,耳聽眼見,無不感受到農機具在今年農業生產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針對今年佳木斯市春耕生產期間持續低溫、多雨、回暖慢、播期拖後等氣候特點,全市農機部門乾部職工克服多種困難,在春耕生產中充分發揮農機作用,圓滿完成了春播任務。各地抓住春季土壤返漿的有利時機,合理地安排整地時間,做到頂凌整地,頂漿打壟及時鎮壓。對去年整地已達到待播狀態的地塊,做到隨播隨鎮壓,對未達到待播狀態的秋整地塊,做到適時耙?、起壟、鎮壓保?。在4月20日之前完成了春整地任務,平均日出動農機具9.5萬臺(套),共實施春整地768萬畝。幾年來,佳木斯市水稻種植面積增長迅速,今年全市水稻面積達635萬畝,比去年增加188萬畝。全市水稻面積突破百萬畝的縣(市)已達3個(富錦、樺川、撫遠)。
今年佳木斯市圍繞『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在全市各縣(市)、區重點推廣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樺南縣在梨樹鄉永久村、明義鄉清茶村設立等離子體種子處理試驗點,利用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處理水稻種子2000多公斤,種植試驗水田450多畝,處理玉米種子180多公斤,種植試驗田120多畝。富錦市今春處理了水稻種子示范面積達到1萬多畝,玉米種子示范面積達到5000多畝,大豆種子示范面積達到5000多畝,該項技術得到了農民廣泛認可。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富錦市2011年承擔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示范項目(玉米作物),已高標准建立示范田4萬畝。積極引進水田機械化新技術。4月23日市農機推廣站在樺川縣創業鄉召開了水稻缽體擺栽現場會。實驗證明擺栽秧苗無緩苗期、苗壯、根系發達、生長期延長將有顯著的增產效果。
按照省《方案》要求,結合佳木斯市現有25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運營情況,制定了《佳木斯市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整改方案》,並采取強有力措施,推進整改工作。各縣(市)、區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機合作社加大土地連片耕作面積,確保每個合作社經營的耕地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目前,全市25個農機合作社都與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或代耕協議。佳木斯市在全省各地(市)綜合考評中位列前三位。佳木斯市在『百億斤、千萬畝水稻生產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制定了『佳木斯市水田農機合作社發展規劃』。目前已基本落實旱田農機合作社8個,每個合作社投資1000萬元設備。目前,經各縣(市)、區農機部門及經銷商的共同努力,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進展順利,全市第一批6500萬元農機補貼資金已全部落實到位。佳木斯市各級農機部門做到了把黨的惠農政策落實好,讓各級黨政領導放心,讓廣大農民滿意。
『這臺1048型聯合收割機,我享受國家農機補貼政策2009年購買的。現在種地離開機械就玩不轉,我就「稀罕」這些「鐵疙瘩」。』結束這次采訪,金昌輝的話還一直在耳邊縈繞。是呀,國家捨得投入,農民就有了機械化生產的積極性,遍布三江大地的『機械化部隊』,為國家提高糧食產能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