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計劃3年內消除裸露垃圾
2011-09-06 09:46:30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張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6日訊 行走在鶴城的大街小巷,難免會看到一些因容器承載不下裸露在外的垃圾,或是從破損的垃圾箱中外溢的垃圾,成為明晃晃的髒源。記者走訪中發現,除了五福小區、園丁樓等一些老舊小區中輕易可見裸露垃圾外,近年來新建的高檔小區如鑫海家園、王仔花苑等也不難發現其身影。而商鋪和飯店附近,裸露在外的垃圾更多。加之天熱時,其散發出刺鼻的氣味,使過往行人無不繞道而行,不僅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容貌,也困擾著周圍百姓。

  記者就此現象走訪市相關部門,了解到,隨著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外來務工導致的人流量增加等原因,齊齊哈爾市城區日產生活垃圾已達800噸。齊齊哈爾市目前主要的垃圾容器仍為自背斗、插車箱和垃圾箱。其中,容量最大的自背斗有150個,能『吃掉』400噸左右的垃圾,350個插車箱的容量為200多噸,2500個垃圾箱雖然遍布大街小巷,卻只能盡微薄之力。盡管齊齊哈爾市在陸續增加垃圾容器的數量,但就目前來看,與日產800噸的垃圾量相比仍有『缺口』。

  除了設備不足,垃圾容器破損程度的加劇也影響了其功能的發揮,『主凶』就是垃圾的不分類處理。其中,不斷壯大的餐飲行業應為『罪魁禍首』。用環衛工人的話說,『飯店服務員經常是「乾貨」和「水貨」一股腦兒倒進垃圾箱。』此外,一些建築垃圾也渾水摸魚。據了解,一個垃圾容器正常的折舊期為3年,而民意路、公園路和光復街等一些餐飲集中區的垃圾容器每半年就報廢一批。龍沙早晚市等農貿市場周圍垃圾箱的壽命也很短。齊齊哈爾市每年都要耗費40—50萬元來為此埋單。

  不僅日產800噸的垃圾數量讓容器難以『下咽』,環衛工人清理起來也是力不從心。據市環衛處主任韓光介紹,城區內現有500多人負責垃圾的清收工作,雖然凌晨2點就已開始作業,但一些小區和路段的垃圾也很難在8點前清運完畢,部分路段的清收時間甚至要排到中午。為了確保重點區域和路段的環境衛生質量,環衛工人實行了早晚二次作業,但多數垃圾箱等不到晚上就已被『橕破』。

  市容市貌是一個城市的『臉面』。而裸露的垃圾無疑成為臉上的『傷疤』,如何治愈是當務之急。據市城管局副局長李常國介紹,齊齊哈爾市已投資388萬元引進了8個密封式垃圾中轉式壓縮箱,每個垃圾箱能容納近20噸左右的生活垃圾,相當於自背斗容量的10—15倍。這種新型的壓縮箱能通過自身的動力電將箱內的垃圾進行壓縮,垃圾殘液可直接排放至專門的收集井或是城區的排水管內,不僅杜絕了垃圾處理的二次污染,也實現了垃圾處理的全封閉式。而且整個過程均由電腦控制的液壓系統負責運轉,只需3—5名工作人員配合即可,大大節約了人力。據了解,8個新型垃圾箱已經根據北三區的人口密度和垃圾產量分布,設置在了相應街區和路口處。齊齊哈爾市也將陸續引進,計劃在3年內實現中轉式壓縮箱的普及化,從而逐步消除城區內的裸露垃圾。

  除了高科技產品的引進,垃圾的分類處理也至關重要。廣州已經出臺了有關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規章,將其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要求市民將『乾』『濕』垃圾分開。齊齊哈爾市也可借鑒或效仿,在部分小區實行試點工程,設置不同顏色的垃圾箱引導市民養成將垃圾『打包』投放的習慣。除此之外,新建小區在規劃之初也應設置標准的垃圾中轉設施,確保配套設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