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8日訊 9月1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10歲的小雨就遇到了麻煩,因為自己乘坐的送子車在暑假期間停運了,自己不得不由父母每天接送上學放學。在上個學期,小雨已經先後被換了3家送子公司,這已經是他第4次換車了。
新學期,像小雨一樣為送子車發愁的學生和家長有很多,一些家長甚至托門子拉關系找車。偌大的『送子市場』,何以顯得力不從心?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導致送子車行業運輸乏力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政府的扶持,利潤偏低造成的,科學規劃管理送子車行業遭遇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瓶頸。
半年換了四次車新學期一座難求
9月1日7時30分,新學期第一天早晨,記者來到哈爾濱市花園小學校門前。此時正是送子高峰,在校門前的送子車流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家長穿梭其間。
『你這車是走那條線呀?』『香坊』『還能加人不?』『滿了,加不了。』簡短的問答之後,一位家長一臉失望地離開了,很快又會有其他學生家長過來詢問。為了避免無數次重復回答,好更佳送子公司的李師傅在車上的前風擋玻璃上貼上一張紙,上面寫著『該車已滿!』
一位滿臉焦急,穿梭在車流中的母親叫李萍,住在哈爾濱市香坊區,她正在為兒子小雨找車。『今天開學第一天,我請了假來送孩子。如果今天找不到車,我明天還得請假。』李萍說,『開學前兩天,送子公司打來電話說,上學期接送孩子的那輛車司機不乾了,並表示願意退還部分租賃費和違約金。送子公司還表示,這車的孩子正在找其他車輛搭乘,如果搭乘不下去,就只能和附近的17中學送子車一起組合,這就意味兒子每天6時就要起床,比往常要提前50分鍾。來得早了,學校也不開門啊!』
李萍講,半年時間裡兒子已經換了4次送子公司,最初她和琳琅送子公司簽的協議,後來司機不乾了,兒子就又換了一家公司,沒過兩個月這臺車又停運了,在上學期兒子就換了3次車。李萍一臉的無奈。『每當一輛車停運,出於利益考慮,公司首先想到的是在內部消化,低年級瘦小的學生都被搭乘到其他的車輛裡。我兒子身高1.4米,體重45公斤,所以每次都剩到最後,被推薦到其他送子公司。』
在哈爾濱市繼紅小學門前,記者同樣看到很多家長和孩子為了送子車而發愁。學生家長徐女士告訴記者,由於車輛有限,一般送子公司都是專做幾個學校的生意,換車換公司很難碰到相同的線路。
一方面是學生家長艱難找車,另一方面不少送子車人滿為患,甚至出現超員的現象。在哈市雷鋒小學門前,記者看到多輛微型面包送子車,後排座都擠了4個孩子。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經過一個暑假,不少固定的關系被打破,很多家長都要重新尋找送子車。
送子車逐漸流失司機都說不賺錢
『每年寒暑假都是送子車流失的時期。』開拓者送子公司的韓師傅告訴記者,『送子車行業一年乾8個月又休息4個月,賺錢太少了,很多人都相繼退出了。剩下的孩子都被分到其他車裡,所以開學時往往是送子車超員的高峰。』
相對於其他送子車,韓師傅的生意還算過得去,因為他每天都有兩趟生意,第一次送高中生,第二次送小學生……韓師傅說:『一天一趟活兒,其餘的時間都閑著,尤其是到了假期的時候就更艱難了,因此很多送子車都賺錢不多。』而一些經營較好的送子公司則會開通更多的業務,每天最多可以接送兩趟學生,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送子車吃不飽的壓力。
『畢竟能送兩趟的車很少,一般的送子車一天也就一份活兒,確實挺難的。』送子車司機張方就沒那麼幸運,一天只有一趟活兒。張方介紹說:『目前,哈市送子公司的掛靠收費標准主要有兩種,繳納份錢和賺提成錢,前者是按月向公司繳納6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份錢,然後收益都歸車主;後者是每月的營業額15-20%交給送子公司。前者稍微好一些,後者則比較困難。』
一位老司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輛14座福田面包車為例,新車8.9萬元。按照目前的收費標准,從家到學校,距離在3公裡以內每個學生每月交費190元,每多1公裡,多交10元,每月2500元至3000元的收入,除去燃油、養護、保險、環路費等費用,8年營運車報廢,剛好能回來『本錢』。此外,送子車還要將孩子親手交到家長手中,每天司機都要給家長們打十幾個電話,這筆通話費也是一筆開銷。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很多送子公司都表示送子車行業利潤越來越少,造成了很多司機的退出,有一些司機冒著被處罰的風險超員營運,大不了吊銷營業執照轉行乾別的。顯然,行業的微利已經讓很多從業者失去了興趣。
風險高壓成本送子公司現窘態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哈爾濱琳琅送子服務公司的王經理表示,送子公司的生意其實也不好做,他公司50餘輛車,一個暑假就有四五臺車司機不乾了,現在還沒有僱到司機。
王經理說,按照相關管理規定,送子公司自購送子車數量應達50輛以上,而很多送子公司都達不到這個數,大部分車輛都是司機的私家車,『掛靠』到送子公司。盡管這是違規的行為,但在行業內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因為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企行業都難以橕起這個市場,只能采用這種方式。
司機轉行不乾了,難題直接拋給了送子公司,很多公司為了保持車輛的數量,不得不收購司機的車,或者想辦法租賃下來,然後再另僱司機。這樣往往會壓上很大的成本,導致公司運營捉襟見肘。
另外,送子行業還要承擔高額的承運人責任險,為了提高送子市場抗風險的能力,幾年間這部分保險金已經從20萬元提高到30萬元,這讓送子公司經營更加艱難。
一位從事多年送子行業的經營者說,送子車雖然是民間投資,但擔負著一定的社會公益職能,卻沒有任何政策補貼。由於行業特點,送子車運營時間短,一年中還有三四個月假期,車輛閑置時間長。這就造成收入少、成本大、利潤低的現狀。送子車作為公交、出租車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著社會公益職能,理應獲得政策補貼的支持,但現實卻遭遇尷尬的補貼盲區。
運營歷時13年
缺少政策扶持
哈爾濱的送子車市場在全國雖然不是最早形成的,但也走過了13年的風雨歷程。相關資料顯示,哈爾濱最早出現送子車的時間是在1998年。當時,送子車乍現哈市街頭,幾乎無任何准入門檻,基本處於無序經營狀態。
2001年,哈爾濱市交通局將送子車運營作為一個行業納入管理范圍,當時哈市有10家公司、500多輛送子車。同年12月,哈爾濱市交通局出臺《關於加強機動車租賃業管理的通告》,正式將送子車行業納入管理范圍。
2007年9月1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出臺《哈爾濱接送學生車管理暫行辦法》,這是國內第一部送子車由政府出臺的規章制度,一時成為很多外省市規范送子車市場的借鑒。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目前,哈市共有送子車公司34家,送子車已開闢行車路線百餘條,共有車輛1816輛,主要以福田、金杯、微型等小面包車為主力,從業人員2300餘人,日搭乘學生3.2萬人。
如此之快的發展速度和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送子車行業本該發展得很好纔對。但由於送子車這種運營方式出現時間短,既未歸入公交類也未並入出租車類,交管部門也一直都按租賃進行管理。因此,享受不到油價上漲補貼等國家行業政策。一位多年從事運管的工作人員一語道破了送子車的尷尬處境。
記者從哈市交通局運管處租賃科了解到,目前,送子車的定價是市場調節價,並沒有具體規定。享受不到燃油補助,是因為送子車沒有被列入國家正式營運車的序列當中。為送子車爭取燃油補助,相關部門一直在做努力,但一直沒有結果。
探尋科學規劃管理
送子車出路在哪裡
哈爾濱擁有龐大的送子車市場,很多業內人士都將送子車行業稱為朝陽產業,究竟如何挽救低迷的送子車市場?規范送子車市場的出路在哪裡?記者進行多方求解。
有一位政協委員曾建議,因送子車行業的特點是利潤的微薄,造成從業者的退避,出現『一座難求』現狀。目前,多數送子車掛靠管理,抗風險能力不強,如果推行股份制方式,企業、投資者或車主的責任明確,能夠克服上述弊端。此外,應盡早考慮將送子車這一運營項目歸入一定的行業范疇,以便統籌管理,獲得相應政策支持。特別在送子車行業發展的初期,政府需要用稅收、價格等手段支持和規范行業的發展,幫助企業強筋壯骨,形成市場規模。
哈爾濱送子車行業協會會長李輝表示,從行業長遠發展考慮,建議管理部門探討送子車的運營方式問題,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能否在閑暇時間,一車多用,從收益上保證運營的長效性。此外,建議成立學生接送車招生服務中心,科學配置送子車市場資源,更大限度地增加車輛行駛效益、提高服務質量,扭轉學生接送車客源市場的無序競爭局面。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則認為,隨著城市學生向優勢教育資源集中、農村學生到重新布局的學校網點上課,教育規劃再也不能僅僅局限在改造危房、更新設備上了,學生的交通、食宿等問題都必須配套解決。解決送子車難題,可以從校車方面尋找突破口,嘗試可行途徑使社會送子車向校車過度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