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央媒體集中報道黑土地豐收年景
2011-09-10 08:38:0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10日訊 9月8日~9日,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等7家中央媒體,分別在重要位置、重要時段刊發通訊或播發專題,集中報道了我省今年秋糧大豐收喜訊,對我省毫不動搖突出抓好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確保糧食穩產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勇挑重擔給予大篇幅的報道,引起強烈反響。

  新華社播發通訊

  肥沃黑土地 中華大糧倉

  報道開篇引入一名種糧大戶的喜悅之情:『今年又是好年景!再過十多天,我承包的650畝水稻就會變成成堆的糧食,平均畝產能達到1400斤。』通過采訪科技示范戶、農機大戶、農業合作社社長,從『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大農業,大合作激發黑土地創造力,建設國家可靠的大糧倉』三個角度,描繪了黑土地上一幅幅現代農業的壯麗畫卷,分享到了黑龍江人豐收之後的喜悅……並且還原了喜悅的背後是黑龍江省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給農民發展生產吃上『定心丸』,讓農民種糧熱情進一步迸發。此外,黑龍江省還決定在最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建立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探索打破制約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瓶頸的可行之路,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與報道同時播發的新華時評《打牢基礎糧安天下》中稱,糧食商品率達80%以上的黑龍江省為保證糧食生產,近年來全力以赴強化現代農業基礎。在科學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高產作物的同時,黑龍江省在培育『大水利、大農機、大科技、大合作』四大現代農業要素的同時強化深耕細作,普及水稻旱育稀植等技術,推動『場縣共建』,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釋放糧食生產能力。

  人民日報刊發通訊

  龍江糧熟天下足

  報道中以『黑龍江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開篇,指出近3年來,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以平均每年100億斤的速度增長,糧食總產先後跨越了700億斤、800億斤、900億斤和1000億斤四個大臺階。今年糧食總產有望超過1150億斤,實現『八連增』。報道中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黑龍江農業的發展保障在山,潛力在水。今年,黑龍江省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50多億元,啟動了西部松嫩平原地區林甸、富裕牧場、富南、富西和興旺等5個灌區工程建設和東部三江平原地區沿烏蘇裡江、黑龍江和興凱湖流域的14個大中型灌區工程。黑龍江之所以今年收成好,是因為大興水利澆出『噸糧田』,是因為現代農業的大農機作業提高了田間管理水平,是因為加大科技的投入縮短了生產周期讓農民很『享受』種植的輕松和快樂,是因為『場縣共建』提高了黑龍江『大農業』的整體水平,更是因為黑龍江省第一時間把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信號傳送給農民,並在第一時間把『惠農政策』落實到位,所以『農民乾勁高。』『人努力、天幫忙、政策帶來了豐收糧,』糧食大豐收,農戶增收近在咫尺。

  中央電視臺連續兩天在《新聞聯播》中播發專題

  北大倉今年糧滿倉

  報道中稱,北大倉的豐收,是一個好預期。一些專門在收獲前看收成的客商告訴記者,『之所以關心秋糧,是因為去年一些糧食主產國減產,導致全球糧價居高不下。』看了之後,發現黑龍江今年糧源充足、品質好。對於今年控制通貨膨脹有著巨大的作用。據當地農業部門測算,黑龍江今年的糧食產量有望超過1150億斤,增產150億斤,是近十年來最好的一個豐收年。

  在糧食主產區走訪,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過去三年,黑龍江水利投入達到三百億元。三千多萬畝耕地擺脫了望天收的局面,三年時間國家在黑龍江的惠農各項補貼290億元,三年裡農業科技貢獻率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正是這些再加上今年風調雨順,成為黑龍江糧食增產的重要原因。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錄音廣播

  黑龍江豐收已成定局

  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在早重點新聞欄目『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頭條播出錄音廣播加短評,在短評中,從黑龍江東部走到西部,一路看秋收的記者發出這樣的感嘆:『黑龍江省素有北大倉之稱,去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提前實現千億斤目標,今年有望增加到1150億斤,這是黑龍江省花大力氣抓農田基本建設,調整種植結構,普及農業科技的結果。糧食安全事關重大,黑龍江省每年出產的糧食有近80%投入市場作為商品糧供應其他省份,養活了全國近3億人口。黑龍江省豐收了,全國糧食豐收就有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黑龍江人向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光明日報刊發通訊

  黑龍江:稻菽香裡又豐年

  豐收年裡說原因,報道強調了記者走進豐收的田野,切身感受到的大科技、大水利、大農機、大合作的無限魅力。『大科技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大水利守望豐收的田野,大農機給力農業生產,大合作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憑借著這『四大』,黑龍江迎來第八個豐收年。

  經濟日報刊發通訊

  大糧倉大豐收

  報道中從『大農墾引領示范推進現代化大農業』、『農業新技術推廣為大豐收提供重要支橕』、『糧食生產發展政策支持和投資力度大』等角度,剖析了黑龍江商品糧穩居全國第一的奧秘,特別指出,正是因為黑龍江省貫徹落實到位中央各項穩定糧價、發展水利、農機補貼等一系列惠農好政策,極大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記者在采訪感言《糧豐天下安》中寫到,黑龍江省是最早開始秋收的省份之一。黑龍江秋糧豐收,為全國秋糧豐收開了一個好頭。

  農民日報刊發通訊

  龍江熟粱天下豐足

  報道中說,金秋時節記者一路踏查糧食產區,『看到的都是豐收的景象,聽到的都是豐收的喜報。』報道中還指出,如今,『大糧倉走進現代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昇。』報道結尾總結道,『今年的特大豐收會使黑龍江糧食商品量再一次大幅提高,成為國家糧食安全的有力保障。』

  『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希望黑龍江的同志繼續抓好糧食生產,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真正使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為國家可靠的大糧倉。』胡錦濤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沈甸甸的囑托言猶在耳。

  為了黨中央的囑托,為了國家糧食安全,黑龍江人集全省之力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現代農業之路,今年,黑龍江人糧食生產更上層樓,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糧食產量有望超過1150億斤,增產150億斤。是近十年來最好的一個豐收年。

  省委書記吉炳軒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有了糧食大豐收,經濟不會亂!』肥沃的黑土地,正在釋放出更多的潛能!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加快農業產業化 建設現代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