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記者專訪哈市第十七中學教師喬蕾:在平凡崗位上無悔奉獻
2011-09-10 16:02:46 來源:  作者:吳迎 張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0日訊 (吳迎 記者 張強) 喬蕾是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自走上講臺那天起,喬蕾就下定決心,要在自己所鍾愛的教育崗位上用心耕耘,無悔奉獻。12年過去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強烈責任感,憑著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熱情,喬老師先後獲得南崗區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南崗區教育系統轉化後進學生先進個人、南崗區教育系統優秀班主任及哈爾濱市優秀班主任等殊榮。

  把關愛學生作為事業的『起跑線』

  泰戈爾說過:『人的生命是天賦的,惟有獻出生命,纔能得到生命。』喬蕾愛教育事業,更願為這份平凡的選擇傾注一切。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使喬蕾深刻體會到,做一名黨員教師肩負的是責任和使命,要在平凡的崗位上不負使命,必須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喬蕾始終堅信關愛學生是教育的核心,所以面對每個孩子,要求自己拿出百分百的努力和智慧去扶助他們走的更高更遠。

  在上『命題』的這節課時,喬蕾遇到這樣一件事情。上課鈴響了,喬老師走進教室,發現地上有很多碎紙片,一看就是人為破壞,她目視全班同學,『這是誰乾的?』學生們都呆呆地望著老師,教室裡一點聲音都沒有,有幾個同學偷偷地看著一個叫徐帥的孩子,他低著頭沒敢站起來。『怎麼辦?問下去,懲罰這個學生?那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怎麼辦?』簡單考慮了一下,喬蕾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地上的紙片不是從窗口飛進來的』是命題嗎?孩子們莫名其妙地看著老師,不敢說話。『現在上課鈴聲響了,想想老師出的問題吧!』喬蕾笑了。聽了喬蕾的話,孩子們如釋重負,很多孩子舉手回答:『是。』『為什麼?你怎麼知道是命題?』『因為判斷一件事的句子是命題』,『很好,你昨天一定做預習了』,『一個命題有題設、結論兩部分構成,你能說出這句話的題設和結論嗎?』學生們進入到了聽課的狀態。

  下課後,徐帥走進了喬蕾的辦公室,『老師,謝謝您給了我一次機會......』『我這樣做是因為對你有信心,你是一個自尊自愛的孩子,一定能知錯必改。這節課的內容你聽懂了嗎?』由於小學底子弱,徐帥的成績不是很好,同時由於父母每天忙於做生意,很少照顧他。徐帥的生活習慣不是很好,朋友不多,有些自卑。面對這種現狀,喬蕾與他溝通時,都是給予他最大的理解,並且明確地指出他每個階段需要努力的方向,多用正面的語言評價他,給他希望。

  將地面上的碎紙片作為命題導入新課,這個方法其實並不是喬蕾的獨創,而是學來的。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喬蕾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處理時,她始終堅持以不挫傷孩子自尊心為前提,這樣既化解了突發事件引起的不良影響,又促進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對於那些個性、心理、學習等方面有問題的孩子更要多一些耐心,讓孩子善於發現自身的潛力和不可替代性,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由於平時關心溝通,班級學生情況穩定,喬蕾連續多年被評為南崗區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先進個人、轉化後進學生先進個人。

  把崗位成纔作為提昇能力水平的『加油站』

  古人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也說『日新之謂盛德』,意思是如果能夠做到天天都創新,那是最高的道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黨員教師,喬蕾認為,要貼近實際加強學習,熱愛崗位、熱愛學生、熱愛家長,熱愛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更要善於用新的方法手段來發現和解決問題,努力在本職崗位上提昇能力素質。

  2006年,喬蕾再次成為初一年級的班主任,59名學生組成了一個全新的集體,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她發現,由於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小學,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不同的習慣,在太多的不同中,班級中漸漸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喬蕾感覺到,孩子們之間的陌生感很強烈,由於個性差異,有個別孩子存在心理衝突,針對這種情況,喬蕾設計了一節以《喬蕾們有緣相識》為題目的班會。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得益於學校於2006年承擔關於『生態體驗』的課題,喬蕾是課題組成員之一,在這個課題中蘊含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很多思想並不是以說教形式展開,而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領悟。

  喬蕾認為,『緣』應該是這節班會的線索,可以沿著認識『緣』——感受『緣』——有『緣』——惜『緣』來展開,目的是激發學生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在實際運用中,效果非常好,當學生們算出去掉假期,去掉休息日,最終答案是800多天,不足1000天時,孩子們沈默了。孩子從喜悅到沈默這個過程的轉變,給了他們心理強烈的刺激,個體從刺激中主動反應出了對自喬蕾的要求。『老師會珍惜這800天,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共同努力』,班長劉佳瑩激動地說。『我們班要成為最優秀的集體,也一定是最團結的班級……』班會後,同學間的矛盾明顯減少了,即使出現問題,也會有同學說:『珍惜緣分啊!』,團隊意識增強了。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2007年,喬蕾所參與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生態體驗下人際關系優化》的研究圓滿結題。

  把無私奉獻作為支橕事業家庭的『落腳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講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幾年來,為了心中的責任,為了工作,喬蕾始終做到了以大家為重,捨棄小家的個人利益。喬蕾和丈夫是2006年結婚的,丈夫是一名職業軍人,長期在外地工作,無法照顧家裡,照顧4位老人的責任全部落在了喬蕾一個人身上。

  2009年6月,喬蕾的父親查出患結腸癌,手術後11天,發現結腸腸漏,再次入院,經過化療治療,長達10個月的時間,直至2010年臘月三十纔回到家中,至今仍然在家服藥調養。2011年元旦,母親患膽汁淤積型肝炎住院,在哈醫大、哈爾濱市傳染醫院治療,後又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治療。喬蕾連續兩年帶畢業班,即便家中有這樣的困難,但是她從沒有耽誤一天課程,所帶的2009屆畢業班在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有付出纔有回報,有工作纔有快樂。』在工作中,喬蕾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鍛煉;在工作中,喬蕾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工作中,喬蕾感到從未有過的充實和喜悅;在工作中,喬蕾實現著這份崇高的人生價值。

  在諸多榮譽面前,喬蕾深知是黨教育培養了她,是十七中學這個團結的集體支持鼓勵了她。『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纔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中纔能發出自身的光和熱。』喬蕾說,她會一如繼往地愛這項事業,辛勤耕耘下去,為了黨的事業無悔奉獻,直到永遠。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