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森工 看天保】通北林區百姓的幸福新家園
2011-09-14 06:16:0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崔福山 高長利 李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改造後的通北林業局林場居民區。

  東北網9月14日訊(崔福山 記者 高長利 李博)初秋九月,一步入通北林業局,一股蓬勃發展的火熱氣息撲面而來——座座塔吊,幢幢新樓,高低錯落,整齊排列;塊塊綠地,片片人工林,綠意無限,充滿生機;人們笑臉飛揚,喜遷新居……

  借助國家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有利契機,通北林業局全面提昇城鎮建設品位,全力打造園林式新城鎮,在這片熱土上書寫著流光溢彩的美麗畫卷。

  棚改惠民 為林區職工橕起幸福綠蔭

  9月1日,在通北棚改小區建設現場,樓房的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收尾工作。經過數次約訪,記者終於見到了林業局分管城建的副局長毛海。

  『棚戶區改造關系民生之本,做不好對不住5萬林區百姓。從開工建設到樓房竣工,我們局領導一直都蹲在施工現場。』憨厚的毛海皮膚黝黑,在工地看起來更像個建築工人。


孫福學(左三)等通北林業局領導在規劃建設藍圖。.

  『今年全局完成30萬平方米棚改工程,將一圓6000戶職工的安居夢想。』站在一旁的林業局局長孫福學滿是自豪地說,『今年的棚改任務完成後,局址將徹底消滅平房,林場全部消滅泥草房,實現局址住宅樓房化,林場住宅磚瓦化。』

  『彎著腰,拄著棍,披頭散發掉眼淚。』這一度是通北林區人的居住環境寫照。說起過去的情形,林區職工異口同聲地稱『那叫一個苦』。

  受國家投資不到位等因素影響,林業局局址形成了大量的『板夾泥兒』、『簡易房』。一到雨季,屋外大雨,屋裡小雨。冬天來了,房子四處漏風,冷了身體,寒了人心。

  過度采伐,產業單一,林業局一度陷入『兩危』困局,5萬人的林業局竟有3萬多背井離鄉,外出謀生。

  發展產業,富民興林;發展事業,惠及民生。告別髒亂差的環境,摘掉『窮亂差』的帽子,為林區群眾締造起一片幸福家園。困難面前,通北林業局敢為人先。

  忍辱負重,厚積薄發。奮發加實乾,十餘年間,通北林業局悄然完成蛻變——細化林產工業加工,發展民營企業,打造亞洲最大的白樺雕花牙簽集散基地,『小牙簽做成了大產業』;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發展家庭農場,以農養林,65萬畝耕地成為職工致富的『提款機』。

  2010年,通北林業局林產工業實現產值2.1億元,糧豆總產量2.2億斤,產值達到3.6億元,林場所人均收入達1萬元以上。

  『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最大的民生。』林業局局長孫福學、黨委書記崔福榮一致認准了這個理。

  『再造一個新通北』。腰包日益鼓起來的通北林區人,把惠及民生的目光放在了『為百姓締造幸福家園』上。

  2009年以來,通北林業局開始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邀請專家高標准制定規劃。他們把城市化發展方向做為局址建設的總體定位,著力建設一個現代化、園林式、生態型城市,把通北建設成為具有輻射帶動功能、充滿生機活力、產業完備發達、優雅宜居的林區新城。

 


 


通北林業局棚戶區改造中的新家園。

     心系民生 為林區百姓建設宜居新城

  『做夢也沒有想到,我的晚年能在這麼好的房子裡度過!』在寬敞明亮的新居裡,75歲的老林業職工程玉新眼含淚花。

  搶抓機遇,真抓實乾,通林人亮出了實力、魄力。三年規劃新建總面積53.6萬平方米,戶數10720戶。2009年當年建設樓房21棟,面積8.5萬平方米,1700戶居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居樓,住宅樓建設規模相當於建局52年以來樓房建設面積的總和。2010年完成13.6萬平方米,2720戶喜遷新居。今年計劃改造30萬平方米,惠及6000戶居民。

  作為國家實施棚改工程的決策地,通北林業局在棚改實踐中為森工系統創造出獨到的『通林經驗』。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黨委書記高金芳對此高度評價:『通林經驗』是緊緊圍繞國家惠及民生政策的一次實驗,是新時代林業企業自力更生謀發展的一次實踐。

  『規劃一張圖、管理一個法、建設一盤棋』。在建設中,通北林業局實行統一組織、統一設計、統一采購、統一施工、統一分配,與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商品房建設相結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全程監督,保證了工程質量。

  既要住的好,還要花錢少。為嚴格控制建設成本,林業局一班人精打細算出了名,『摳到了家』。大宗物資采購,由作風嚴謹的檢察院原檢察長主辦,采取淡季采購儲存的辦法,僅水泥、鋼材兩項三年就節約成本近1000萬元。

  先建後拆、有序回遷。在入戶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年老體弱行走困難的特殊群體給予安排低層樓、改造區域內的個體工商戶安排臨街門市房、其他動遷戶安排三層以上住宅樓抓鬮入住的辦法,『拆遷沒有一個上訪戶』。

  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就是惠及民生。為方便搬遷居民裝修,棚改中職工每平方米應繳的400元款項可以分批緩交或免交。林區百姓不花一分錢,就拿到了新樓的鑰匙,樂得合不攏嘴。

  『拆一區,綠一片』。這個局在城鎮建設中加大了綠化力度,堅持修一路、綠兩線,局址植綠化樹24081株,種植草坪3萬多平米,花卉6000多平米,在局址建成佔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森林公園,優雅宜居的城市已見雛形。

  本著改造建城、制度管城、產業興城、綠樹圍城、道路環城的思路,重新構建局址交通網絡,建設三縱七橫的局址道路,打造網格化交通系統,讓局址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以局址興林大街為中心,規劃出工業產業園區、商業服務區、休閑娛樂區和生活居住區,新建兩條商業街,構築『一個中心』帶動、『兩翼』互動齊飛的科學發展布局。

  ……


通北林業局新家園小區。

  放眼美麗的通北小城,城在林中,樓在樹中,人在綠海中,森林生態小城鎮已現雛形。如今的新通林,完成了他的鳳凰涅槃。

  『我們將不斷加大民生改善力度,進一步推進小城鎮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優化居住環境,提昇群眾的生活品味,讓每一個林區人都生活在幸福、和諧的美麗家園中。』在林業局繁華的中央大街上,眼望著即將竣工的新建小區,孫福學對林區的未來充滿希望。

  3年間,通北林業局全面實現了『改頭換面』,一個欣欣向榮的公園式生態林區小鎮已經定格。

 

  『按照規劃,局址東西兩側的兩個主題綠地公園明年建好之後,就可以自豪地對通北林區百姓說,我們生活的這片優美的現代化生態型家園,各項指標都是一流的,尤其是綠化率更是高達40%』,孫福學說,『我理想中的幸福家園,就應該是被綠樹環抱著的。』

  到2012年,一個道路寬闊、樓房林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整潔美觀、品位高雅的通北新林城將矗立在龍江大地。

 


 


通北林業局新居民區一角。

通北林業局新貌。

責任編輯: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