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訊 (記者 李博 高長利)在全省23個森工系統林業局中,鶴北林業局建局較晚,是第一家按照總體規劃建設的林業局。在近40年的發展建設中,鶴北林業局嚴格執行規劃,整體逐步推進建設,現已初步建成環境優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態良好、文化繁榮的生態園林特色小城鎮。
日前,記者來到鶴北林業局,親身感受林區發生的點滴變化。
景致各異 濃郁生態園林特色盡顯
春季草坪新綠,夏季百花飄香,秋季果滿枝頭,冬季松柏蒼翠……,這是當地居民對於鶴北林業局一年四季的印象描繪。
初秋時節的鶴北林區,雖不見了春的綠,夏的香,冬天的漫白,但周而復始的四季氣息,仍徘徊於林間、街道,那是果實收獲的印跡。
|
鶴北林業局尚志廣場休閑區域遠景。白寶春 攝 |
近年來,鶴北林業局高標准開展林區小城鎮建設,以精品工程為重點提高綠化品位,打造三季有花、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綠化格局,形成局在林中、街在花中、樓在綠中的生態園林小城鎮雛形。
幾年間,全局累計投入綠化資金320萬元,共栽植雲杉、紅松、樟子松、楊樹及各種灌木,合計62個品種42000株,綠籬3.5公裡,播種草坪3.6萬平方米,栽植花卉21000餘株,制作木制景觀花盆300個,完成外環公路9.3公裡的綠化改造,累計改土27517立方米……
當夜幕降臨,伴著秋日的氣息,彩扇舞起,聚集於新建成的12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林區人民有節奏的,和著大自然的節拍,耍玩於這座清麗多姿、被綠樹環抱的生態園林城中。
|
鶴北林業局體育健身廣場。白寶春 攝 |
棚戶區改造 『建就建成經典』
房子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匯聚溫暖的地方。陽光,甬道,小橋流水,綠草花園……當棚戶改造以嶄新形象出現,鶴北林區的老百姓鼓掌稱快,無不為之歡喜、雀躍。
|
鶴北林業局正在建設中的棚改新區。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
板樓,火柴盒式樣,經過整體的規劃設計,鶴北林業局打破棚戶改造千篇一律的傳統形象,采用簡歐式設計風格,休閑花園式格局,每個小區風格迥異,整體銜接卻又相得益彰,創造盡善盡美的和諧人居,鶴北林業局以此對待棚改,用心良苦,視為異彩紛呈之筆。
|
鶴北林業局棚改新區建設效果圖。資料圖 |
在一處棚改工地現場,300多工人正在緊張施工。據該工地負責人介紹,此處將建成14棟棚改新樓,歐式風格,樓層為3—6層,小區建成後采用封閉式管理,綠化健身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預計明年9月竣工。
工地外的展板前,一位72歲的林業局老職工一邊看著規劃圖,一邊不時的向工地張望,他說:『每天我都來這兒瞅瞅,活了這把年紀了,想著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心裡甭提多高興了!』言談間,老人的臉上滿是喜悅的笑容。
2011年,鶴北林業局棚改計劃1659戶,其中局址新建1500戶,山上林場改造159戶,總投資為9636萬元。截止目前,山上林場改造已全部完成,局址三委170戶已經完成主體,十委80戶完成主體,預計10月中旬完成250戶。四委360戶開始進行基礎和一層砌築,其餘標段正在進行安裝塔吊和基槽開挖,開工率達到了100%。
|
鶴北林業局棚改後的基層林場遠景。白寶春 攝 |
構建林業產業體系 告別『大木頭』經濟
鶴北是以木材采伐為主產業的資源型林業局,國家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工程的實施,木材產量由18萬立方米調減到2.5萬立方米。如何實現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的過渡性轉型,構建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切實地擺在了林業局黨政一班人面前。
|
鶴北林業局職工在晾曬采摘的山蘑。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
作為鶴北木材精深加工的代表,祥鶴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也是該林區唯一一家出口創匯的家具企業,年產值1億多元,經過先後技術改造,現已形成年生產實木家具11萬套,集成材5000立方米,鋸材1萬立方米的生產能力。目前,公司生產的餐桌、餐椅、櫥櫃等主銷法國、丹麥、德國、瑞典等國家。
目前,以祥鶴木業為中心的林產工業園區正在規劃建設中。鶴北林業局准備通過工業園區建設,來科學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帶動全局木材精深加工業的發展。
|
鶴北林業局祥鶴木業有限責任公司車間。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
實現經濟轉型,徹底告別『大木頭』經濟。截止目前,鶴北林業局通過加快林產品加工業、非林非木等替代產業的開發,共引入林產工業加工廠81家,引進綜合性糧食加工企業1家,建成地栽木耳產業基地4處,大型養殖基地2個,五味子栽培園區2個,以股份制形式創辦的節能型暖氣片已投入生產,在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推廣普及白瓜子種植面積達到10000畝。
鶴北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散布於林區的每個角落。『天保工程的實施為我們山裡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相信有黨的好政策,林區的明天會更好。』從乾勁十足、精神飽滿的鶴北林區群眾口中,能夠切實感受到發自內心深處的欣喜和幸福,林區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