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全省近18萬人被拖欠生育養老補助經費 涉及經費達5億
2011-09-16 09:10:3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那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市社區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區宣傳計劃生育養老補助政策。

  黑龍江日報9月16日訊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省實行計劃生育初期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目前已陸續進入了退休年齡,按政策規定應向其發放計劃生育養老補助。但從全省范圍來看,這項政策落實情況不容樂觀,尤其與轉制並軌企業脫離勞動關系人員拖欠更為嚴重。根據調查和測算,到2009年底,全省累計未兌現人數178298人,涉及經費約為5億元。

  拖欠人口日益增多,補助資金缺口達5億元

  今年5月,由省政協、省人口計生委、省財政廳、省勞動廳、省國資委等部門組成專題視察組,對全省轉制並軌企業脫離勞動關系人員退休時計劃生育一次性補助落實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視察組發現大慶市市屬企業在轉制並軌時對職工計生養老一次性補助落實得比較好,但全市累計拖欠此項補助3744人,計1123萬元,且主要集中在縣屬企業。省森工總局興隆林業局在對富餘職工一次性安置時優先安排計劃生育3000元一次性補助,2005年以來累計為退休職工發放補助金192.9萬元,全局一次性補助無拖欠。但從全省范圍來看,與轉制並軌企業脫離勞動關系人員計生養老一次性補助得不到落實的問題日益嚴重,根據調查和測算,全省到2009年底累計未兌現人數178298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為12067人,企業職工為70964人,下崗失業人員為53584人,無業人員為41683人),按補助3000元計算,僅這一項經費缺口就達5億元(扣除機關事業單位人數)。

  群眾對拖欠獨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補助問題意見很大,省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在省電臺一次『行風熱線』節目中共接到群眾反映該問題的電話212個,其中要求兌現獎勵的達187個,佔訴求電話總數的84%。如果不盡快解決這一問題,拖欠的數額會越來越多,累積的社會矛盾也會越來越突出,這些不穩定因素將對我省社會和諧造成嚴重影響。

  國家既沒有強制要求,也沒有相關監督

  已經轉制並軌的哈爾濱鍋爐廠計劃生育辦公室一位姓馮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計生養老3000元的補助標准並不高,上海的補助標准是5000元。這是國家對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家庭的一種鼓勵,也是企業對職工的一種人文關懷,鍋爐廠目前已有4000多名員工順利領取了補助。馮女士說據她了解,由於企業轉制、員工工作變動、職工下崗等問題,哈市一些企業領導不重視,甚至連管理計劃生育的部門都沒有,很多職工拿不到補助。對下崗職工來說領補貼的難度更大,企業不給,街道辦事處不管。現在的情況是對發放計劃生育養老補助,國家既沒有對企業強制要求,也沒有相關監督,直接導致目前補助拖欠嚴重的局面。

  記者又采訪了哈爾濱市南崗區、香坊區幾家較有規模的民營企業。談起計劃生育養老補助,幾位企業負責人表示,近幾年,原材料價格一路攀昇,企業經營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生存難以為繼,實在沒有能力承擔這項費用。

  創立於1990年的香坊區某包裝印刷公司,以生產瓦楞紙箱為主,是一家頗有規模的民營企業。該企業現有職工200多人18%為原國企員工,其中不少人即將退休。談起計生養老補助,企管部劉經理表示,近年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留住好員工還得不斷漲工資,年平均成本費用增加1.2%,職工平均工資每年上調約2.8%,而企業年利潤卻降低0.6%,企業實在沒有能力承擔員工的計劃生育養老費用。

  計生養老補助發放標准不一、形式多樣

  針對計劃生育養老補助中出現的問題,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法律法規處蔣處長,他向記者介紹,現行的《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是由2002年10月18日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於2003年施行。我省計劃生育養老補助發放形式多樣、標准不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弊端很多,統一標准及將補助形式具體化已迫在眉睫。蔣處長還說《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其規定計劃生育養老補助的發放單位是職工所在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但對於轉制後失去了單位的職工如何領取沒有做說明,也沒有對不按規定發放計劃生育養老補助的單位提出懲罰措施。蔣處長介紹從立法層面明確這些責任,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張偉向記者介紹,省政協建議,應該從建立誠信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和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大局出發,通過修改《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將這一政策加以完善,明確政府兌現計劃生育養老補助的主體責任。建議將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享受計劃生育養老補助改為城市獨生子女父母全部享受計劃生育養老補助;將原來規定由職工單位承擔支付義務,改為由政府統一承擔,從根本上解決因單位性質、經濟效益好壞、領導重視程度以及有沒有工作而產生的不公待遇。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