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驚現一紙侵華日軍的『9·18事變』備戰密令
2011-09-16 14:54:54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趙希利 王位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6日訊 一紙八十年前日本關東軍駐長春步兵第三旅團長長谷部照俉的關於『9·18事變』備戰密令近日在北陲佳木斯市浮現。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惟一一紙有關『9·18事變』的日軍作戰計劃命令,命令時間定格在1931年的9月17日。

  9月13日,記者來到坐落在佳木斯市北方佳賓酒業公司院內的『日軍侵華罪證陳列室』。映入眼簾的,從日軍各類獎狀徽章、戰地書刊、軍事地圖,到全套1937年《朝日新聞》合訂本、日本海軍測量隊秘密偵查繪制的黑瞎子島附近水深和周邊地域情況的詳圖以及『731』部隊大量實物和照片……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記者在這裡不僅看到岡村寧次的親筆信,還看到原件裝訂成冊的日軍《第三十七步兵團司令部中原會戰戰斗詳報》、日軍圍剿新四軍並殘殺新四軍戰士現場照片底片以及海軍陸軍作戰命令原件等。驀地,一紙時間為『昭和六年九月拾七日』,寫有『北大營』、『柳條湖』作戰部署的命令引起記者的注意。

  『是不是有關「9·18」的作戰命令?這可是稀世物證!是真的麼?』記者驚嘆。引導我們參觀的收藏者、省社會科學研究員、佳木斯市日軍侵華史證研究首席專家宋金河先生笑了:『這是在收集的日軍諸多作戰命令裡發現的。』

  記者看到,這紙命令呈微黃色,長約32厘米,寬約24厘米,紅色書邊線框,內紅豎線為格。邊框右上方加印『秘秘』兩字,右框外下方有『宮島』印章,格內中央下方印有『陸軍』字樣;全文豎版,由刻字水印部分和鋼筆手寫部分組成(見圖),並蓋有『步兵第三旅團長之印』篆刻印章。

  根據命令原文可以看出,這是『昭和六年九月拾七日』由日本關東軍駐長春『步兵第三旅團長長谷部照俉』下達給『步兵第四聯隊長子爵大島陸太郎』關於事變計劃准備的命令。指示第四聯隊部署兵力准備攻打沈陽北大營、柳條湖附近和長春中國軍隊。


  值得注意的是,『9·18事變』,攻打沈陽北大營的並非日軍第四聯隊。據沈陽市『9·18事變』紀念館資料記載:『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日軍在此布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由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為什麼9月18日日軍攻打北大營不是第四聯隊。眾所周知,日本策劃新的『滿蒙政策』,陰謀發動對東北地區的武裝侵略狼子野心由來已久。1931年,關東軍的幕僚們通過一番策劃,制訂出了『以寡制眾』的謀略,首先攻克沈陽城,然後向外輻射,佔領整個東北。『9·18事變』的具體侵略計劃,在1931年5月已由日本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中佐和板垣征四郎大佐訂出,其後日軍為事變大造輿論。制造了一個『萬寶山事件』,同時利用『中村事件』鼓動部隊向中國訴諸武力。關東軍在沈陽制造事變的日期,原定在東北各地秋收之後,便於部隊運動、觀察、射擊的9月28日(陰歷8月17日),因事機泄露而提前。根據沈陽市『9·18事變』紀念館有關事變的資料記載:第3旅團於19日3時零5分接到關東軍要其警備長春並對附近我國軍隊作好攻擊准備的命令後,即中止了大島第4聯隊去沈陽的決定。但考慮到沈陽的戰事已起,我國在長春的部隊較多,長谷部對這些情況經過考慮之後認為:與其等待,不如進攻,而危險也少。於是決定:進攻南嶺的黑石少佐步兵第2大隊之第5、第7中隊(共約200人)仍按原計劃執行;大島大佐所率的第4聯隊4個中隊攻擊寬城子東北軍的兵營;騎兵第2聯隊由公主嶺開至長春。

  由此也可以看出,該命令是圍繞『9·18事變』前日軍有關作戰部署不知是多少命令中其中的一紙命令,更多的『命令』則是杳無下落。

  該紙『命令』的浮出,對進一步揭露日軍侵華,蓄意制造『9·18事變』,無疑提供了更強有力的鐵證,有著極高的史料價值。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