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國婦女報]黑龍江婦聯推動科技富農 農田直通實驗室
2011-09-16 16:52:01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劉福國 王長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暖陽當空,汽車飛速行進,車窗外是一片片一人多高的青紗帳,漸入金秋的龍江大地已在直白地表露著對再獲豐收的篤定。

  2010年糧食總產首次超千億斤,連續7年獲得大豐收的欣喜正逐漸過去,人們發現,秉承『北大荒』精神的黑龍江,並未被已取得的榮耀遮住雙眼,相反,多了一份對過去成績的淡定和理性。

  2011年,黑龍江將豐收目標定為穩定在千億斤水平,這個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和戰略糧倉,堅守著『中國大糧倉,拜托黑龍江』的殷殷囑托。更讓人欣喜的,是這樣一組數據——

  推廣五大作物十大高產技術栽培模式面積達1.4億畝。

  農業生產科技貢獻率達58.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

  力爭到2015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7%,成果轉化率達到80%。

  既保增長又提昇科技含量,肥沃遼闊的黑土地正逐漸實現『先天優勢』與『後天補強』的雙翼齊飛。

  這個中國糧食生產『排頭兵』,在關注糧食總產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更加關注科技對糧食生產的支橕和引領。

  『婦女漸成農業生產的主力軍,科技興農的大舞臺,全省各級婦聯組織能夠唱主角。』黑龍江省婦聯主席張愛民認為,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擴大,婦女正逐漸從田間地頭的『半邊天』向『一大半天』轉變,從省一直貫通到村的各級婦聯組織,完全有能力在婦女姐妹最需要科技支持時『雪中送炭』。

  一個從農田直通實驗室的新快捷方式,迅速依托能夠『一竿子插到底』的婦聯組織在黑龍江各地建立起來。

  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省農科院院長韓貴清一直清晰地記得,省婦聯的同志一次次來到省農科院,從商量如何合作向農村婦女傳授科學技術,到討論某個縣的婦女急需哪些科技支持、一場科技培訓的具體內容……『我是真的被婦聯人做事的認真勁兒感動,與咱們院的科技人員一樣,她們把農村婦女當成了自家人。』一直提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寫在農民家』的韓貴清,很快選派了一支由10名女專家參加的農村婦女科技顧問團,分赴10個首批工程示范縣市的田間地頭,現場手把手向農村婦女傳授農業技術、解答諮詢。

  婦聯與農科院共同為全省農村婦女『量身定做』的『五大糧食作物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下簡稱『示范工程』),由此拉開序幕。

  在甘南縣興十四村,女『土豆大王』的致富故事令人驚訝。

  當初,村民李孟娟沒想到,村委會副主任、婦聯主席王振玲介紹給自己的那位『省裡來的李老師』,會讓她一下子淨賺100萬元。

  種200畝土豆賺到100萬元?起初聽到這個說法,李孟娟還以為是天方夜譚,但在『李老師』帶領的省農科院科技人員指導下,通過大壟深松栽培、優質脫毒種薯、測土配方施肥、綜合防病等方式,春播秋收5個月的精耕細作,2010年,李孟娟種植的216畝荷蘭15原種薯,最高畝產達到了3900公斤,平均畝產2750公斤,是全省平均產量的2.5倍,畝純收益達5250元。

  李孟娟後來纔知道,那位『李老師』,是農業部脫毒種薯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黑龍江省農科院植物脫毒苗木研究所所長李學湛,『其實,瞧著她頭戴草帽、身穿迷彩服來到俺地裡時,和俺們真沒多大區別。』李孟娟說。

  如今,身為『土豆大王』的李孟娟,自己家吃的土豆卻全是從外邊買,『咱自己地裡的都是按種子的價格賣,哪能捨得吃了?』站在即將豐收的土豆地前,今年預計純利又要達到100多萬元的李孟娟笑呵呵地說。

  如果認為婦聯組織的作用,只在於成功牽線,『未免有些片面。』青岡縣婦聯主席胡曉菲說。

  牽完線後,婦聯還要搭起一座能夠雙向無障礙溝通的橋梁。

  在青岡縣自強村,『地裡有了啥毛病找婦代會』,已成為許多女村民的習慣。

  每到農業生產整地、播種、各種作物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村婦代會主任張雲芳的電話『就會跟著忙碌起來』,這位通過『村村大學生』計劃畢業於東北農學院的大學生,除了管好自家的地,還得負責收集村裡姐妹們關於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匯總後,統一上報給上級婦聯組織。』(下轉A4版)(本報記者王長路劉福國)

  一個個來自田間地頭的問題,經過婦聯的分類統計,將及時出現在省農科院專家們的案頭,『要麼成為下次培訓的主講內容,要麼就是我們立即出發下鄉去的原因。』省農科院張月學研究員說。

  500餘期培訓、70000多名婦女參加、1000餘次專家現場指導——兩年來,黑龍江136萬畝巾幗示范田普遍實現畝增產20%以上,湧現出種糧女大戶11390人,年人均增收超過5000元。

  婦女增效益、婦聯提昇服務水平、農科院實踐新品種——『三方共贏』的效果正在顯現。

  ——寶清縣婦聯將五位農業科技專家的講座制作成電教片在各村巡回播放,春播前還重點組織145個村婦代會主任和婦女種植大戶一起參加大豆高產種植模式和市場知識的培訓,向廣大農村婦女傳播新思想、新理念,使她們接受並帶頭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目前,縣婦聯已培育糧食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的女大戶8戶。

  ——富錦市開展科技進萬家活動,對農村女技術員、婦女科技帶頭人、婦女骨乾進行培訓,使90%的受訓婦女在原有基礎上掌握1~2項先進實用技術,達到戶戶有女明白人,村村有女農民技術員,鄉鄉有女農民技師,每個鄉(鎮)、村婦女乾部都參加種植協會,成為糧食種植的科技帶頭人。

  ——青岡縣婦聯創建鄉、村兩級『巾幗玉米高產示范田』6000多畝,作為試驗、示范基地,為從事種植業的婦女和群眾提供直觀教材,省農科院負責青岡縣的科技顧問先後12人次深入示范基地進行指導,現場講解。縣農技中心還為每個鄉鎮都配備了專職技術指導人員,1827名婦女得到專家現場指導。她們還與出售種子、化肥的企業聯系,為種糧大戶提供優惠。

  ——虎林市婦聯高度重視婦女參與水稻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細化工作任務和具體要求,先後舉辦了16期培訓班,水稻種植戶婦女全面接受了水稻超早育秧、大缽體育苗和隔寒增溫育秧等實用技術培訓,受訓率100%,了解掌握新技術的婦女達到100%。

  ——林口縣婦聯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就馬鈴薯病害監測及實際操作規范問題開展了三次現場技術培訓,輻射5000多農戶受益。

  ……


 

  積極對接,成為黑龍江各級婦聯組織談及促進農業生產的關鍵詞。

  如今,黑龍江各市縣婦聯均成立了當地黨政主管領導和農委、農科院所等部門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並根據當地實際,會同農業部門制訂具體實施方案,確定專人負責,逐級落實任務目標,做到與農業、農村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驗收。已有55萬農村婦女參與到『示范工程』中來,覆蓋26個縣市,佔農村婦女勞動力總數的10%。『領導高度重視、部門協調配合、婦女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黑龍江省婦聯副主席張麗娜說。

  『「示范工程」充分借助女專家的纔智,為農村婦女應用現代農業科技架起了一座橋梁,為農村婦女參與現代農業立項、投入、教育和培訓編織了紐帶。』甘南縣婦聯副主席郭志艷對此深有感觸。

  在農村婦女與農業專家之間鋪設一條暢通無阻的『雙向高速公路』,已是黑龍江各級婦聯乾部的共識。

  在推動農村婦女獲得科技支持的同時,婦聯組織的凝聚力也進一步增強。

  2010年春播,黑龍江遇到了少有的內澇災害,在春季抗災保種戰役中,該省各級婦聯共組織100多萬名農村婦女參與抗災保種工作,調換中早熟玉米品種200多萬公斤,搶排積水120萬畝,人工育苗移栽80萬畝,成為活躍在田間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如今,在助推農村婦女充分利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黑龍江省婦聯又有了新的規劃。

  2011年,她們與省農科院聯合實施『專業女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訓農村婦女科技骨乾1000?2000人,培養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的新型女農民;同時還培訓農產品女經紀人100人,並為女經紀人開展商務活動搭建更為廣闊的平臺。

  省婦聯期待的是,不僅把省市縣的科技專家請到田間地頭,還要為當地留下『鄉土專家』,使科技的種子進一步生根發芽;與此同時,一批深諳市場之道的農產品女經紀人將幫助姐妹們把高質量的產品賣出好價錢,增收的路子也會越拓越寬。

  『三方共贏』的深度合作,正在繼續。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