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年電工拍攝哈市三十多個火車站 用鏡頭感受站臺情懷
2011-09-18 11:05:59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郭長武

  哈西客站已進入全面快速建設階段,將於近期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後將成為哈爾濱『南大門』最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築。

  對於哈爾濱這樣一座先有火車站後有城市的歷史文化名城來說,一百多年來,火車站一直陪伴著這座城市發展,經歷著滄海桑田的變化。對於生於這座城市、長於這座城市的人來說,火車站注定是駐留時間和情感最好的地方。

  郭長武,一名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一位熱愛這座城市的攝影愛好著,一個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普通的中年電工,用一年多的時間去拍攝哈市各地的三十多個火車站,用鏡頭記錄下站臺的倩影,用心靈感受那份默默的情懷。

  綠皮車裡 一份不能遺忘的記憶

  『那時的綠皮車不能和現在的火車相提並論,沒空調,沒熱水,見站就停,一臉菜色跑一步歇兩步,萬分簡陋卑微。然而,簡陋卑微的近義詞是質朴謙遜;質朴謙遜的綠皮火車時代,節奏很慢,就像那時的生活一樣,不快,卻充盈著純真質朴,讓人留戀。』

  8月31日,說起為什麼會用相機記錄下哈爾濱大大小小的火車站,今年45歲的郭長武憨厚地說,『我喜歡攝影,就到處拍,後來發現一些熟悉的老建築逐漸消失,這其中就有我喜歡的火車站站臺。每當一列火車駛過,我沒有感到嘈雜和喧囂,反而是一種熟悉的氣息朝我洶湧而來,好像這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已經不能缺失。只是火車的屢次提速,曾經的記憶變得有些模糊,於是便情不自禁一次次拿起相機對著那些變化不大的小站,尋找那份無法遺忘的懷舊情結。』

  郭長武的家住在東北農大(當時叫東北農學院)院內,後來全家搬到阿城城東,上初中時他就讀於阿城二中,上高中時就讀於哈市十一中,乘火車成了他上學的首選也是必選,而且一坐就是六年。『火車也是早晚上下班或上下學高峰時人多。見火車來了,還未停穩,一大群人便湧向車門以及一些開著的車窗,蜂擁而上。來不及買票的,可以到火車上補,火車車速不快,慢悠悠地走,那時有爬火車,或跳火車逃票的。人擠人,人挨人,腳被踩疼得哇哇直叫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把頭探出窗外,正好一股濃煙衝上雲霄,風一吹,煤屑砸到臉上,跑到耳朵窩裡,坐一趟車下來,臉膛全黑了。後來我纔知道綠皮火車是燃煤機車,煤屑很容易就吹到臉上。那時的車票也極便宜,只有四毛錢。』說起年少時乘綠皮車的經歷,郭長武的臉上滿是興奮,手比畫著,眼神中閃爍著光芒。


 

  古老的香坊站 一份揮之不去的情愫

  『綠色的屋頂,高大的門窗,米黃與白色相間外牆,白色的扁圓窗框,香坊站是座典型的俄式建築。這座火車站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火車站。打著雨傘佇立在彩色步道板、廣場道路磚和大理石鋪就的站前廣場上,伴著細碎的雨聲,誦讀著石碑上記錄哈埠歷史的文字,思緒會情不自禁地回到那段開埠之初的歷史。』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長武聽朋友說起香坊站改造後很漂亮,便在去年一個蒙蒙細雨的早晨去了那裡。打著雨傘佇立在米黃色的俄式老建築前,不經意間讀到石碑上記錄哈埠歷史的文字,他纔知道,他拍攝的火車站之途,竟誤打誤撞地從中國最古老的火車站開始啦!

  在哈爾濱的老一輩人中,有這樣的傳說『先有香坊,後有哈爾濱』。1898年,俄國人開始在這裡修建中東鐵路。和別的鐵路不一樣,中東鐵路不是一條有著兩個端點的線段,而是有著三個端點、以哈爾濱為相交中心的『T』字型鐵路,西至滿洲裡,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當年俄國首批鐵路工程技術人員抵達香坊後,即在香坊西修建了火車站,命名為『哈爾濱站』。由於哈爾濱站在西香坊區之內,所以當時整個西香坊最初就被稱為『哈爾濱』或『哈爾濱區』。『哈爾濱站』建成後不久,哈爾濱作為一個城市漸漸形成了。這也就是『先有香坊,後有哈爾濱』的由來。後來中東鐵路全線通車,由於俄國人稱南崗區為『新城』,而按中國人習慣則稱『新哈爾濱』,為了區別起見,把香坊『哈爾濱站』改為『老哈爾濱站』,解放後,又將『老哈爾濱站』改為『香坊站』。

  在拍攝過程中了解到這些歷史後,作為生活知道網一名知名的拍客,郭長武興衝衝地分別拍了香坊站、哈爾濱站的站臺照片,上傳到網上,期許著與大家分享追尋站臺倩影的樂趣。很快郭長武收獲了眾多跟帖,許多網友都是老哈爾濱人,他們鍾情於城市的每處老建築,有人建議他不妨走得遠點兒,拍一些哈市近郊的小站,因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鐵路的昇級改造,哈爾濱的許多小站正在消失,而且像對青山、廟臺子這樣的小站都有著百年的歷史……於是,郭長武毫不猶豫地背起相機向哈市周邊那些小站走去。

香坊站

  香坊站

  地址:哈爾濱市香坊區

  火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

  火車站建於:1898年

  等級:一等站

  中國最古老的火車站。離哈爾濱站7公裡。1898年,俄國人開始在這裡修建中東鐵路,並在香坊西修建了火車站,命名為『哈爾濱站』。後來中東鐵路全線通車,由於俄國人稱南崗區為『新城』,而按中國人習慣則稱『新哈爾濱』,為了區別起見,把香坊『哈爾濱站』改為『老哈爾濱站』,解放後,又將『老哈爾濱站』改為『香坊站』。


 

  哈爾濱站

  地址:哈市南崗區鐵路街1號

  火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

  火車站建於:1899年

  火車站等級:特等

  1899年10月,在今哈爾濱站行李房的位置臨時搭起一座小房子,作為站長室、電報室和行車人員休息室。1903年,哈爾濱老火車站站捨始建,1903年7月(清光緒二十九年六月),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運營,改稱哈爾濱站。1904年旅客候車室即遷入新站捨。1959年拆除老站。1982年開始擴建站臺、站捨和行李房。1989年10月1日,哈爾濱新站捨全部建成,建築總面積2.8萬平方米,並於2002年對其進行了第五次擴建改造。哈爾濱站承擔四分之一的旅客運輸任務和一定數量的貨物運輸任務。

 

  廟臺子站

  地址:哈市松北區松浦鎮

  火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

  火車站建於:1899年

  火車站等級:四等

  離哈爾濱站10公裡,離滿洲裡站925公裡,隸屬哈爾濱鐵路局管轄。

新松浦站

  眾多小站 一份難以割捨的牽掛

  『走進站臺,兩扇小小的售票窗口塵封已久,一縷縷晨光透過房頂的縫隙照在木梁上,在黑黑的布滿灰塵的木梁上刻下一道道婆娑的光亮。曾幾何時,這裡也曾人聲鼎沸、汽笛聲聲,只是時光的流逝,讓它早已不見了當年的風采。也許不久,這裡便會矗立起高樓大廈,或是鋪就新的鐵軌,但小站那舊時的容顏成了難以割捨的牽掛。』


 

  拍攝最辛苦的經歷是尋找眾多記憶中的小站。沒有路線圖,而且許多小站臺都取消了,提速後的火車根本不停,於是郭長武只能坐上開往大概方向的火車,約摸著到了附近的站,便趕緊下車,再沿著鐵路線一個個去尋找。一次去找對青山站,他早晨七點出發,帶著礦泉水和面包,徒步七八個小時就為了拍小站的風姿。

  『小站的近況直接影響著我的心情,去拍通向阿城的路北車站,那雖是個小站,已很少有火車經過,可小站粉刷得不錯,更難得的是小站的院裡種著花草,有著人的氣息。拍攝是在六月份,正是鮮花五顏六色,爭奇斗艷的時候,遠遠望去就讓人心曠神怡。只是這樣的小站太少了……甚至一些小站在視野中消失了。』郭長武輕輕地搖搖頭,接著介紹道,他曾經專程趕到坐了六年火車的阿城城東站,可記憶中的跨線人行天橋、大道口,早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沒有留下舊時的一絲痕跡。這讓他很失落,仿佛失去了一位老朋友,但也增加了他拍攝小站的決心,『每個小站都有一段歷史,都牽系著人們那份柔軟的情懷,那就該留下它的倩影,即便它普通或是不巍峨,但依舊承載著記憶。』聽說哈爾濱即將建造的北站選址松北區廟臺子,郭長武立即用了一天時間,將小站周邊的風貌拍了個遍,『那可是1899年就建的小站,和哈爾濱站一樣老,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可是推土機一到,這些景致就都不在了,我必須多拍些,好給人們多增加幾分印象……』

  幅幅照片 一份快樂的源泉

  『當火車從身邊飛馳而過,激情就如瀑布直瀉而下;當火車駛過,我目送巨龍的遠行,站在或繁忙或冷清的站臺,手指按下相機的快門來記錄這裡的一切。那是我快樂的源泉,因為是它讓我的生活更加多彩,它帶著我的夢想在無盡的鐵道線上奔向遠方。遠方的小站,那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更是我快樂的天堂!』

  一年多的時間裡,郭長武拍攝了三十多個站臺和周邊環境的上千幅圖片。電工的工作性質決定他可以工作一天休息一天,業餘時間裡,他幾乎將全部的時間用於拍攝。采訪中,他隨手拿出一張在廟臺子附近拍攝的老照片給記者看:那是一間在哈爾濱城區已消逝了模樣的房屋,深紅色的磚房、三角的高舉架房頂、灰色木板障圍成的門斗……他有幾分深情地介紹道,『小時候我家的房子就是這樣,只是現在在市區已經見不到了!還有老房子牆壁上的口號和語錄,更是讓我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了自己的年輕歲月。』

  郭長武說他這樣的年紀,總會有懷舊情結。對於生於這座城市、長於這座城市的他來說,火車站注定是駐留時間和情感最好的地方,拍攝火車站的照片讓他的情結有了依托,而有幸的是,這個過程中,他結識到了不少鐵路職工,其中有司機、乘務員、列車長等等,還有一些是志同道合的攝影愛好者,讓他的攝影之路充滿著樂趣,更增加了對城市歷史的了解。

  采訪結束時,記者送郭長武到樓下,不遠處的霽虹橋正好有一輛火車穿梭而過,『嗚——』地一聲鳴笛打破了周圍的寧靜,接著『轟隆隆』的略顯沈悶的聲響沿著鐵軌由遠及近,傳至耳邊時,聲音則變為舒緩又泛著顫音的『?嚓、?嚓』節奏聲。郭長武有些癡迷地聆聽著這一切,想必火車已走進了他的生活,遠方那些神秘的小站,正是他快樂的源泉。

  對青山站

  地址:哈市松北區對青山鎮鐵路街

  火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

  火車站建於:1900年

  火車站等級:四等

  離哈爾濱站31公裡,離滿洲裡站904公裡,隸屬哈爾濱鐵路局管轄。

 
 

從東門站經過的火車

 

  濱江站

  地址:哈市道外區

  火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

  火車站建於:1934年

  火車站等級:一等

  是拉濱鐵路的終點站,有濱北鐵路經過濱江站。建於1934年,因當時歸濱江省管轄,且車站位置恰叫濱江而得名。濱江站原為換貨站,是集運轉、客運、貨運為一體的一等站,現在按鐵路貨場分類則為大型綜合性貨場。濱江站還有一別名——曾經被稱為『新站』(早建20多年的哈爾濱站被稱為『老站』)。那時鐵路內部人員為方便,把濱江、哈站分別稱為新站和老站,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新站、老站的稱謂還時不時出現在一些本地老人或河南、河北等地到哈尋親、訪客人的口中。『這種稱謂的廣泛傳播,與闖關東人員關外、關裡的往來,有著直接的關系。』了解這段歷史的業內人士稱。

 

  孫家站

  地址:哈市通鄉街65號

  火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

  火車站建於:1934年

  火車站等級:三等

  離拉法站254公裡,離哈爾濱站12公裡,隸屬哈爾濱鐵路局,是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該站始建於1934年。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在中國掠奪運輸方便,在孫家屯修建了拉賓鐵路專用線,故起名孫家站,一直延用至今。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