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基層】漠北高速:到北極村找北的環保觀光路
2011-09-18 14:57: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漠北高速兩側的樟子松。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攝
漠北高速高度重視生態保護。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攝

  東北網9月18日訊 (記者 楊林川)穿行在逶迤的大興安嶺山脈,記者一行來到全省唯一一條為一個『村』而建的直達的高速公路——漠北公路采訪。天空格外的明麗,朵朵白雲如同潔白的棉絮,在蔚藍色的天空下顯得分外奪目,在橫跨富西鐵路和大林河的橋面上,北方的秋天來的格外早,白天最高氣溫也不過十幾度,工人們穿著長袖外衣,正在安裝路原石和菊紅色的w板,隨行的副指揮單慶敏說,橋上菊紅色的W板與橋下孱孱流動的河水倒影成趣,景隨自然。保護好每一棵樹木、每一片濕地是項目本身賦予他們的責任,這條高速通車後,將成為巍巍興安上環保路、觀光路生動的『原生態注解』。

  站在漠北高速K47公裡一處高坡處,遠看漠北高速就像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在綠水青山中穿行。『我們的綠化,要達到路在林中展、溪在路邊流、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效果。』指揮肖樓告訴記者。綠化是公路與自然之間的紐帶,不僅僅是單純的植物景觀,更是公路與自然之間是否能和諧對話的重要因素。按照『不破壞就是最大保護』的理念,指揮部組織施工單位利用取土場兼作拌和站場區使用,減少臨時佔地面積;變更排水溝和截水溝設置部位,縮小林木砍伐范圍;以生態恢復性綠化為主,保護路線影響范圍內的植物資源,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最大程度地恢復生態,並與當地人文及周邊地域風情緊密結合。采用喬、灌、草結合的手法,通過自然群落種植的方式,削弱了邊坡圬工構造物的生硬,使公路景觀更加自然。同時,采用『借景』手法將沿線白樺等自然元素引進公路,使其成為公路景觀的一部分,打扮成展現北疆自然風情的一道『綠色長廊』。

  做為世界上第一條在高緯高寒地區且大面積連續多年凍土區修建的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建設之初,漠北項目制定了『一次打通,二次補充,三次成型』的原則,將『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第一追求』,將『恢復好生態環境』作為施工的『第一動力』,盡量保護好每一棵樹。同時,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項目建設受到了『有效工期短、凍土分布廣、夏季降雨多、工程數量大、材料運輸遠、勞力資源少、防火任務重、環保要求高』等八項難題的制約,沿線涎流冰、空山水分布廣泛,水量充沛,給路基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難,廣大建設者負重前行,硬是在荒無人煙的巍巍興安上開闢了一條新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A4標項目經理劉航告訴記者,剛一進場,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一片片的森林和標有紅絲帶的的設計坐標點,他們按圖索冀,一步步丈量,盡量在紅線范圍內保護松樹。在A1標段k7+700處,記者見到了經過人工栽植的松樹林。這裡曾經是一片取土場,為了還大自然綠色,指揮部進行了整理,在今年春季組織全線參建者共同植樹,經指揮部及各參建單位商定將這片林子命名為『洪波林』,以此紀念因勞累過度、為漠北公路建設、為『三年決戰』獻出年輕生命的好戰友、好兄弟、原總監辦主任霍洪波同志。

  滿載游客一路找『北』的旅游車輛穿過。汽車漸進北極村,路突然有些窄了。單指揮說:『你看,這兩邊都是一人粗的樟子松,這樹種極為珍貴,星羅棋布地聳立在原有的二級路邊,足足有2.7公裡,我們主動報請省廳變更臨近北極村的公路等級,這樣就保護沿線珍貴樹種。』

  在北極村村口,一位經常跑北極村旅游線路的司機告訴記者,現在路好走了,不但車速提了,安全系數提了,來旅游的人數也提昇了。過去,他拉游客從漠河到北極村得需要近3個小時,現在只需1個小時,快捷的高速路讓他帶著游客一路找北!

  如今,這條即將通車的高速路,在推動『北極村』旅游名鎮建設和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的同時,將成為連接中國最北航空港和神州北極的『生態之路、環保之路、旅游之路』。

  『北極』高速,定會引領您一路向北,樂不思蜀!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