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9日訊 特色養殖業作為大興安嶺地區的富民項目,正逐步朝著標准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邁進,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畜牧生產總值年可達到6.2億元,增長15%。
開展冷水魚放流站項目建設工作,推進以冷水特種魚類增殖,全區漁業生產總體形勢穩中略有增長。養殖水面完成11000畝,水產品產量預計可完成885噸;漁業產值完成1540萬元。
特色養殖業迅猛發展。近年來,地委、行署、林管局對特色養殖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相繼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的決定》、《〈關於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把畜牧業發展目標納入行署社會責任目標和林管局經濟目標的指令性考核內容,這些政策的扶持,使大興安嶺地區特色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標准化率顯著提高。狠抓特種養殖向規模化、標准化方向發展,使養殖場標准化率由65%提昇到80%以上,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達到14個。啟動了大興安嶺成為全國特色養殖名牌良種的集散工程,制定了《大興安嶺地區標准化狐貂、鹿、獺兔養殖小區建設標准》,對達到標准的12個小區進行了命名發牌。
龍頭企業建設粗具規模。經過積極努力,快速發展,目前全區龍頭企業共有3個,即韓家園松濤鹿苑有限公司,大興安嶺興安鹿業公司和大興安嶺圖強金達毛皮公司。生產的鹿產品有4大系列,18種產品,120個品種。在國內有代理商42家,形成了基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年銷售收入實現3000萬元,致富了一方群眾。
蠶蜂等富民產業不斷發展。充分依托大興安嶺地區豐富的柞林資源、林下資源發展特色柞蠶、蜂、森林豬、森林雞等養殖,帶動農民及林業職工致富。建成大興安嶺地區蠶種繁育基地,柞蠶放養達150把剪(1把剪2公斤蛾卵),年產量15萬斤,產值180萬元。利用加林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施業區蜜源植物種類多、儲蜜量大等特點發展蜜蜂養殖業,年產優質苕條蜜10萬斤,實現產值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