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9月20日訊 800米老山驚現神秘山洞,狹小洞口內暗藏向下40米『階梯』。近日,阿城區文保人員在鄉野踏查時,在阿城區松峰山鎮三清宮村的老母術頂山發現了一個人工山洞。通過親自入洞考察以及向周邊村民詢問,文保人員初步判斷:這裡應是一處近千年的金代初期鐵礦礦坑遺址。
深入神秘『階梯洞』
據介紹,神秘山洞所在的老母術頂山高約800米,與著名道教聖地松峰山隔阿什河相望,因相傳為金兀術母親埋葬之地而得名。進行鄉野踏查時,文保人員來到距離山頂200餘米處,在一片落葉堆旁偶然發現了洞口。現場初步觀察發現,山洞依山而開,洞口基本呈方形,洞內岩壁明顯為粗糙的人工開鑿所成。洞口狹小,高不足1.7米,寬度近2米,成年人低頭探身可勉強進入。
文保人員利用工具向洞內探查發現,山洞內基本呈『階梯狀』———洞口開始有一個約8米的向下緩坡,然後是一個垂直向下3米的陡峭坑道,如此往復縱深達40餘米。洞底有一潭積水,現場看無異常顏色,聞之也基本無異味,文保人員決定采取部分水樣,進行化驗以幫助進一步了解坑洞的用途。在洞內並未直接發現古代工具或其他古物。
村民爆料『有水銀』
令文保人員感到意外的是,在三清宮村其實許多村民都知道這個洞,並且這30多年一直稱其為『銀汞洞』。關於這個名字,最早叫起來的是60歲的老住戶張雲庭。
『因為發現過水銀,纔叫的「銀汞洞」。』張雲庭介紹說,30年前,自己發現了這個明顯看起來是人工的山洞,一時好奇便下去一探究竟,因為也沒發現什麼東西,就采集了洞底的一些水,找到附近的平山鎮地質隊,一化驗就發現水裡含有汞。從此之後,這『銀汞洞』的名字就叫開了。
最可能是鐵礦洞
昨天,經過化驗,此次采集的水樣中並未發現有水銀的成分,但意外發現了較豐富的錳、鐵含量。文保人員初步判斷,『階梯洞』最有可能的是金初鐵礦礦坑遺址,一方面開鑿狀況接近生產力低下的金初時期,而且與此地臨近的阿城區小嶺鎮金代以來一直盛產鐵礦,至今仍有金代冶鐵礦址。金國的建立者完顏女真部正是依靠大量冶鐵制器,纔最終成功統一全部,建立金國。
文保人員同時表示,洞內藏有汞資源也並非不可能。距此很近便是道教聖地松峰山,金代滅北宋後,大量道教人士來到金上京,傳入中原的煉丹之術,其主要用料便是汞。考慮到此次只是取了洞底的少量表層水,文保人員表示還要對洞內岩石、積水進行進一步勘查。經過最終確認,將成為我市金源文化的又一重要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