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2日訊 建三江農墾分局紅衛農場年近八旬的初秀聖老人,前些日子,因患較嚴重肺病,幾乎不能出門,是省醫院對口支援專家下農場時,給老人確診,並制定了治療方案,讓老人病情有所緩解。
作為首批開發北大荒的兵團戰士,老人家面對記者說出了這樣的感慨:當年我們開發荒野讓這裡變成了北大倉,這裡的每一塊土地都記著我們;而今省城醫生下鄉來,帶來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這裡的每一個百姓也都記著他們。
35個專家和800個日夜
農墾建三江中心醫院院長李竹青,說起省醫院的對口支援,感觸最深——35個專家,800多個日夜,我們不僅學到了高超的醫術,更學到了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高尚的醫德醫風。
『專家們對患者高度負責,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繁忙吃不上飯是司空見慣的事。更難能可貴的是,專家們無論忙到多晚都要到病房查房、巡視,風雨無阻,每天夜裡他們看過病人後,回去纔能安心休息。接診病人,聲音輕柔、態度和藹,有求必應,不看完最後一位病人就不下班。』
用患者們的話講:『專家就是專家,水平高醫德也高。』
省醫院內分泌專家李賢厚,在支援工作期間,接待門診患者500餘人次。同時針對墾區患者人群特點,在每周三的下午進行糖尿病患者教育講課,從未間斷。
省醫院心內科專家安麗萍積極幫助心內科醫生提高科研意識,設計研究課題。在春節前夕,安麗萍不顧生病住院的兒子要做手術,毅然回到建三江工作。
走遍每個農場難忘期待眼神
『對口支援工作,需要付出身心,更要付出真情。』省醫院院長王兆宏對記者講,幾個月時間,通過和這裡的百姓朝夕相處,看到這裡相對落後的醫療環境和普通百姓對醫療服務的渴求,我們這些專家肩上也都多了份責任。
在勝利農場醫院,記者看到醫院有個能容納上百人的宣教室。農場醫院院長鍾曉維介紹,當時搞義診時,這個屋子裡足足擠了二百多人,義診專家誰都沒能吃上午飯,但誰都沒有一絲怨言。
支援建三江的省醫院專家安麗萍,幾乎走遍了建三江的每個農場,她對記者講,說起半年的墾區工作生活,已經記不得辛苦了,而最讓她難以忘懷的,是墾區百姓那些期待的眼神。
省醫院專家吳方強,指導當地醫院骨科新開展了30多例重大疑難手術;規范了急診、急救、術前討論等常規做法;積極參與科室發展,他所提出的建設科室的合理化建議被院領導采納實施,推進了科室建設進程。就地診療比率有了較大提昇
就在去年,建三江中心醫院被評為三級醫院,創造了醫院的歷史。院長李竹青說:沒有省醫院的傾力支援,我們很難順利通過嚴格的評審。
省醫院的專家們到建三江,就全面出診、講課、查房、開展疑難病例討論、參與醫院管理。同時專家們根據所在科室的情況,從規范診療手段、完善常規工作、加強科室建設、開展新項目等方面著手,全面提昇當地醫院科室整體水平。
省醫院專家高宏偉,來到建三江,就指導當地醫院腦外科完成了顱腦損傷、腦出血的急診、急救規范化治療,以及多項技術要求較高的腦外科手術,填補了醫院空白。同時規范了危重病人術前會診、討論制,並結合具體疾病進行分析,擴展相關知識,使全科人員及時掌握新動態及前沿知識,科室技術骨乾迅速成長起來,病人數量、質量及治療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正是這些對口支援專家的傾力投入,目前建三江中心醫院已經成為該地區百姓較為信賴的醫療中心,百姓就地診療比率有了較大提昇。有了省醫院專家的支援,農場職工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專家服務,也真正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