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酒窩哥』張殿銘的幸福『麻煩』
2011-09-22 10:30: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溫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張殿銘在村民趙玉石的倉買店維修插座。

  東北網9月22日訊 9月初,哈爾濱最大棚戶區白家堡拆遷改造,7000戶來哈務工的居民一下湧入香坊區朝陽鎮新發屯,使住戶數量猛增3倍。這些人的入住,讓新發屯的供電設備『遭了秧』,停電、限電的日子司空見慣。可當9月19日,記者驅車幾十公裡來到新發屯的時候。看到的卻是整齊的電杆,規劃有序的線路和高質量的用電,是什麼讓這個屯在半個月裡的用電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民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有陽光的地方熱得汗流浹背,陰涼的地方凍得瑟瑟發抖,這就是東北九月的天氣。哈爾濱第二電業局城南供電局的村電工張殿銘6點就背著重達10斤的工具趕往吳玉華家檢查停電原因。張殿銘告訴記者他是村裡唯一的電工,供電局正常是8點半上班,但是在他眼裡沒有固定時間,不管幾點只要有村民家出現用電難題他就得馬上趕到。由於屯裡激增了近萬戶居民,他每天忙得連吃飯都是糊弄。一早從家出門的時候就要帶齊所有的維修工具,否則維修時用得著回家取工具還耽誤事。

  在新發屯村委會門前,一群看報、下棋的村民見到張殿銘挨個和他打著招呼,『俺村用電這麼方便,多虧了銘子,這孩子就是有個鑽勁』。69歲的王喜來大爺笑瞇瞇的說。『當年他剛當上村電工他爹樂壞了,特意出錢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配上了手機=機。為的就是俺們有用電困難,他可以第一時間趕到。』王大爺忍不住繼續說。

  張殿銘告訴記者他要去的吳玉華家是剛剛從白家堡搬來的新戶,剛到村子什麼都不熟悉,他去維修順便宣傳一下安全用電。『我打開熱水器家裡就停電了,麻煩「酒窩哥」給看看是怎麼回事。』記者這纔注意到張殿銘的臉上有兩個『酒窩哥』,由於他為客戶服務時始終是微笑的,所以大家都親切的叫他『酒窩哥』。張殿銘仔細檢查很快處理完畢,熱水器重新運轉起來。『讓你這麼早起來真不好意思。』『沒關系這是我的工作,這是安全用電的知識讀本,給你留一份沒事研究一下,有事隨時找我就行。』這時,張殿銘的手機又響了起來,他和吳玉華匆匆告別。

  『你好,我是城南供電局張殿銘,哦,可能是進戶線斷了,你稍等,我馬上就到』。撂下電話張殿銘就騎上已經伴隨他20多年的已經破舊不堪的自行車出發了。整個上午張殿銘為周長貴家修理電飯煲、為李愛國家接燈,為趙玉石的倉買店修插座,忙的不亦樂乎。村民用電『及時雨』

  『我們原來租的房子拆遷了,開始我和愛人想找個人少點的屯子租房,可一想那樣離老鄉們就遠了,生活和打工都不方便,我們就隨大流都搬到了這裡。』湖北來哈爾濱打工的黃淑芬笑著對記者說。『原來我們村用電從來沒出過事,這些人搬來村裡以後村裡天天停電。村民們很生氣,可是銘子一點也沒覺得這是麻煩。』村民趙玉石告訴記者。

  白家堡搬遷後有萬餘戶居民湧入新發屯。這些湖北打工人員每天白天被近50餘臺的大客車接走打工,晚上6點被送回家。這些人回家後同時用電飯煲做飯、看電視,隨之而來的則是不斷的停電事故。張殿銘經過對變壓器二次電流進行測量發現,原有4臺變壓器全部滿載運行。『那半個多月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點以後,不是變壓器出故障,就是閘刀樁頭被燒,後來實在控制不了只能限電。』三天之後看到村民們每天6點到9點不能燒水洗澡、不能用洗衣機、不能看電視,張殿銘上火了,嘴角起了大泡,嗓子紅腫發炎。張殿銘決定不能在這樣下去一定要和領導反映。』張殿銘邊推著自行車巡線邊和記者聊天。張殿銘把緊急情況匯報給哈爾濱第二電業局城南供電局,局領導二話沒說,老百姓這麼大的事必須解決,絕對不能再限電。當天就安排45名員工趕赴新發屯,新裝315千伏變壓器4臺,敷設地下電纜500米,將新發法屯的用電容量增至原先的3倍,徹底解決了新發屯變壓器負荷超載,經常停電難題。

  『我們村這個「酒窩哥」沒的說,為了我們能用上放心電,他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不但搭錢還搭人情。』村民劉福貴拉住記者的胳膊非要講講張殿銘的事。『我沒覺得這樣有多累,為老百姓服務咱就得全心全意,他們用得著我,我挺幸福的。呵呵……』朴實張殿銘的臉上又露出兩個深深的酒窩。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