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農民簽糊涂訂單1500噸胡蘿卜『砸』手裡
2011-09-23 09:36: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9月23日訊 『今年200餘畝胡蘿卜長勢不錯,年初我們就通過經紀人找好了收購商,可現在胡蘿卜卻無法按期收購。200多畝胡蘿卜長得非常好,平均每根100克,初步估計有1500噸左右,農民到底該怎麼辦呢?』哈爾濱市香坊區朝陽鎮長發農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徐麗華急得直哭:『這是我們合作社首次搞「訂單農業」,就出了這樣結果,很多農戶都對這種形式失去了信心。』

  徐麗華是一位農民經紀人,今年初,村裡的30多家農戶跟著她一同嘗試『訂單農業』,先找市場,再種地。

  徐麗華和五常的馬雲芳認識。徐麗華和合作社成員商量種胡蘿卜,由馬雲芳負責找收購商。春天,大慶一家企業同意收購胡蘿卜。徐麗華和代表收購商一方的經紀人馬雲芳簽訂了『胡蘿卜種植訂單合同書』,並到公證處進行了公證。

  合同約定,質量好的胡蘿卜收購價為每公斤0.6元,稍差的胡蘿卜保底收購價為每公斤0.3元。收購期為8月20日至10月1日。

  如今200畝胡蘿卜豐收了,農民滿心歡喜地等來了收購期,卻等不來收購商。馬雲芳給出的說法是,她幾次去收購企業都吃了閉門羹。

  農戶郭女士告訴記者:『我家種了20畝的胡蘿卜,長勢很好,就等著來收購了。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看著胡蘿卜一遍又一遍的開花、抽條,心疼呀!再不收,就是給牲畜當飼料也沒人買了。』農民老邵焦急地說:『第一年嘗試「訂單農業」就碰到這事,明年不再搞了!『老邵說:『每畝地的費用是千元左右,我種了15畝地,就是15000元。按訂單,我們一年能賺一萬元,現在看來,我賠了錢又白搭了力氣和工夫。』

  農民說,收購期只剩下不到十天了,現在人手緊張,即使僱到人了,想十天內收完200畝的胡蘿卜也是非常困難的。收購方的經紀人馬雲芳同樣是愁眉不展,她說:『如果收購商違約,我就是傾家蕩產也要還農民錢。』她感慨地說:『這次最大的教訓就是法律常識太少了,回頭再看當初簽訂的合同,真是漏洞百出,條款過於簡單而且不嚴謹,纔被人家鑽了空子。』

  區農林局經管站站長尤東昱就此事說,目前我省『訂單農業』還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說農戶或合作社的法律維權意識淡薄,經紀人缺乏法律常識,另外,合作社運作也不夠規范。他認為,合作社最好直接和企業簽訂合同,減少中間環節,避免節外生枝。

  另有農業專業人士分析,『訂單農業』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一、目前,訂單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律依據,即使出現企業或個人在收購農產品時故意壓價或拒收的情況,受損一方和相關部門也無據可查。二、對訂單的認識有偏頗,把這個領域無限擴展。由於認識不清,對訂單特定的用途、需要的條件了解不夠,什麼農產品都搞成訂單,結果造成了很大損失。三、有些地方政府和收購企業市場信息不靈,對市場走向把握不准,在沒有搞清農產品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僅憑主觀臆斷與農民簽訂單,勢必會造成農產品滯銷。還有的個別農戶和企業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單方面毀約。

  目前,農民准備起訴馬雲芳,馬雲芳也欲起訴承諾收購的企業。尤東昱說:『雙方要先想辦法將損失降到最小,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訓,纔能避免上當受騙。』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