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 大學的選修課林林總總,而需要學生目不轉睛守在電腦前『秒殺』纔能獲得上課機會的課卻為數不多。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就有這樣一些創新研修課,大學生們為了『搶』上這個課程需要頗費心思。
為了使大學校園的課程設置、課程建設水平跟上時代的步伐,拓寬和增加高水平教師為本科生授課的渠道和機會,培養拔尖創新人纔,哈爾濱工業大學從2006年秋季學期開設了以培養本科學生科學精神和科研能力訓練為主要授課宗旨的『創新研修課程』,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
從『秒殺』選課說起『謝天謝地,終於搶上了!』『哎,只差一點就選上了!』這段對話發生在新一輪創新研修課選課開始後。選課系統剛剛開放幾分鍾,全部的創新研修課在瞬間就被『搶光』。教務處負責創新研修課相關工作的楊華靖說:『每次選課系統剛開放,所有的課程都會被一搶而空,那陣勢絲毫不遜於網上的「秒殺」購物!』『秒殺』選課,聽起來倒是真新鮮,到底是什麼樣的課程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記者向哈工大幾個學生『打探』了一番———『都是各專業教授開的創新類課程,上過的同學都說不錯。』『每門課最多10個學生,小班授課,一旦選上了就等於是搶到了知名教授開的「小灶」了。』還有一個學生跟記者說:『你認識教務處的老師嗎?能不能替我求求情?我都選了兩次了,還是沒搶上。』雖是玩笑,不過從學生的反映中倒是可以看出創新研修課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
眾人爭搶的『香餑餑』據介紹,哈工大當初開設創新研修課的初衷,是為部分學有餘力的同學創造一個與教授面對面互動學習、激發創造激情的平臺。創新研修課采取小班授課,核心是探索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啟發、點撥,讓學生在做中學,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昇創新能力。在這樣的理念下,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年首批開設了41門創新研修課。一開課,就在學生中引起了熱烈反響。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同學對創新研修課的熱情激增,學校每學期都會增開一部分課程,目前已增加到200門,但仍然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
楊華靖老師介紹,學校為鼓勵、支持更多的教師開設創新研修課,滿足更多同學的學習願望,不僅對每門課程給予了10000元的建設經費,還對教學效果好、學生喜愛的部分課程追加了10000元經費。
『吃小灶』燃起創新火種在教務處編寫的一本《大學生創新研修導論》教程的最後幾頁,詳細列著全校所有創新研修課的目錄及課程內容、考核方式、任課教師的介紹,供學生參考。記者仔細翻看了幾頁,發現工程類、管理類、應用類的內容應有盡有,有專業性較強的旨在啟發學生對某個專業問題縱深探究的,也有可供多個專業學生選擇的重在培養和激發科學態度及創新思維的綜合性內容。
材料學院的李光宗在大三時選擇了計算機學院蘇小紅教授開設的《自然景物模擬與分形技術》課,並在課程結束時成功地運用自然景物模擬的建模方法模擬出了海岸線的隨機插值模型。《自然景物模擬與分形技術》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計算機學科課程,在正常的教學大綱中,只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纔能涉及到。而創新研修課的開設,給了從小愛好計算機編程的李光宗一個絕好的學習機會。課上,李光宗系統地學習了分形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以及用於自然景物模擬的常用建模方法。『我希望學校能多開設一些跨專業的創新研修課,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受專業限制,多選擇一些感興趣的課程學習。』李光宗說,其實與他有同樣願望的學生還有很多。
經管學院的馮玉強教授開設的《電子商務理論與應用創新方法》課,每次選課後總有學生遺憾地告訴她,沒有搶上這個『小灶』。所以每次開課,馮玉強和很多老師一樣,總是希望能讓有興趣的學生都有機會來上課。但鑒於創新研修課的特殊授課方式,馮玉強坦言:『如果學生再多,就無法保證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一對一地進行溝通、指導了。』教務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之所以每門創新研修課都嚴格地限制在10人以內,就是為了保證小班授課、一對一輔導的學習模式。創新研修課的核心理念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自主學習,突出動手實踐及研究能力。限制人數是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在這個課堂上有所收獲。而對於創新研修課火爆校園、甚至學生『秒殺』選課的局面,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開出更多的課程,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親身感受創新研修課的真正意義。
創新作品申報專利哈工大電氣學院的王淑娟教授已連續上了7個學期的創新研修課,由她講授的《電子電路及其設備的可靠性設計》這門課程深受學生歡迎。這門課理論部分6學時,仿真實驗部分3學時,動手制作作品11學時。在理論課部分,王老師除了講授電子電路及其設備的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設計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外,還會將該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和她本人的科研成果介紹給學生。這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又能緊跟科技發展步伐。在仿真實驗和制作作品部分,王老師為學生們設計了混合式直流接觸器、LED路燈驅動電源等豐富的題目。學生們可以自主選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電路設計、制作、調試,並最終完成一個實際作品。
課堂雖小,創意無限,就在這個小小的課堂上,誕生了許多創新佳作。哈工大電氣工程系本科教研室主任王立欣說,創新研修課就是一門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課程。電氣學院一共開設了51門創新研修課,佔學校的四分之一左右。許多參加過創新研修課的學生都被老師推薦去參加了各種競賽,後來他驚訝地發現,電氣學院的學生在本科畢業時有30%的人都拿到了競賽的獲獎證書。高孝天在大二時參加制作的混合式直流接觸器就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這種混合式直流接觸器可以用在大電流的地方做控制開關,目前該作品已應用於部分鐵路機車中。律欣彤原本是因為興趣纔選修創新研修課的。剛上大學的她,看到商場中各式U盤,就一時興起自己試著做了一個。由於選修創新研修課不受專業的限制,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也極大地拓寬了她的思路。從課上學到的創新思維方式令律欣彤獲益匪淺,她不僅獲得了全省電子設計大賽的一等獎,而且還拿到了全美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的大獎。她很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個作品從設計到制版都是我親手完成的。沒做這個作品之前,我真不知道原來電容有這麼多種類,做完之後纔知道,課堂上看似簡單的原理,在真實的工程中應用起來那麼復雜。』正像他們說的這樣,創新研修課最大的魅力就是學生可在其中盡情發揮、動手操作。『我已經連續開了7個學期的創新研修課,每次上課都盡量將最新的科研動向和我自身的科研工作進展傳達給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這也開闢了一條研究型教學、自主式學習的新途徑。』王淑娟這樣評價創新研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