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 金秋時節,記者對畜牧養殖業進行了走訪,所到之處,規模化養殖遍地開花,現代畜牧業雛形初顯。
年初,全市開展『百場建設』工程,新建、改建、擴建100個規模化、標准化養殖場,達到一定規模的養殖企業均享受財政補貼。目前,全市新建擴建規模養殖場116個,並全部投入使用,新增1000萬頭(只)畜禽飼養量。
中央紅建設4個萬頭豬場,『哈爾信』豬肉紅遍冰城
鏤花鐵藝大門,綠油油的青草地,成排的果樹枝頭掛滿果實,這裡就是『哈爾信生態豬基地』。
氣味難聞,往往是生豬養殖場給人的第一印象,可在中央紅集團的『哈爾信生態豬基地』,空氣中散發的都是草香和果香。
『不用紫外線或者臭氧消毒嗎?』記者問。基地負責人回答:『不用,外人根本沒有和生豬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說著,他帶領記者走進一棟豬捨。
整棟豬捨被巨大的玻璃分割成兩部分,外面的『大廳』裡,牆上掛著生態豬飼養、屠宰、深度排酸等整個工序掛圖,辦公桌旁一名工作人員正在點擊鼠標,電腦屏幕上不停地變幻著各棟豬捨內的畫面。他說:『通過這臺電腦就能隨時隨地掌握15棟豬捨的全部情況。』
這位負責人介紹,他們的飼料全部由當年的新糧加工,就連生豬飲用水都經過高科技處理,達到人類的飲用標准。4個豬場年出欄生豬4萬頭,豬肉全部在中央紅連鎖店銷售。
在中央紅超市生肉櫃臺前,購買豬肉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市民趙先生說:『哈爾信豬肉雖然比其他豬肉每斤貴兩元錢,可吃著香、放心。』
『現代牧場』引領國際標准,合作社率奶戶對接乳企
榨奶全部機械化,奶牛糞便用於沼氣發電,沼渣轉化成有機肥。位於尚志市的蒙牛現代萬頭牧場,日產鮮奶200餘噸,是我省規模最大、標准化最高的生態環保型現代化養牛示范基地。
『這座牧場的規模和標准,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市畜牧局生產處處長郭成英說,『這樣的規模化、標准化牧場,哈市已建成兩個,松北還有一個正在建設中。』
尚志是哈市奶牛養殖和牛奶加工大市,全市擁有3萬多頭奶牛,低於三五十頭的小養牛戶基本沒有。郭成英說,近年來,哈市鼓勵養殖戶退出城郊禁養區,上山入溝進入發展區,退出村屯、庭院飼養和散養,消滅人畜混居區,進入規模場和小區的做法,逐漸形成了規模化飼養趨勢。
道裡區新農鎮前進村,是奶牛飼養比較集中的村屯。返鄉創業農民王貴紅投資建設奶牛集中飼養小區,無償把養殖戶請到小區來,集中榨奶、收奶及銷售,形成了規模化飼養。奶戶孫淑珍把家『搬』到了集中飼養小區,吃住在這裡。她說:『在小區裡奶牛都是集中榨奶,早晚兩次,榨完奶就點現錢。』王貴紅告訴記者,養殖小區相當於一個『合作社』,他們以高出全省最高保護價兩分錢的價格統一收購奶戶鮮奶,再與大型乳品企業對接,省掉奶站這個中間環節,最大限度保護了奶戶利益。
目前,哈市共有奶牛養殖戶2.6萬戶,年產鮮奶143.1萬噸,飼養規模及產量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年均為國人提供4個雞蛋,億只雞鴨旺銷全國各地
每天早晨7點前,董志老大爺都會開上自己的『夏利』,拉著老伴去一趟雙城市的新勝村,到他的蛋雞養殖場巡視一遍。董大爺說:『我一退休就到新勝養雞,現在已養了9年了。9年來賺多賠少,但今年賺得最多。』
新勝,這個小小的村子,在全國大有名氣,因為每年從這裡『走』出去的雞蛋多達25.5萬噸,全市年產34.5萬噸鮮蛋,全國人均近4枚,比4年前增加一枚。東北雞蛋的品質遠遠高於南方雞蛋,在廣州、東莞等多個城市的農產品大市場,哈爾濱的雞蛋最搶手,賣得最快。因此商家把產自南方的雞蛋換成『東北包裝』的現象,並不鮮見。
蛋禽在哈市的發展一直呈平穩上昇態勢,近兩年依蘭、通河等縣農民櫻桃谷鴨養殖熱情高漲,延壽肉雞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全市蛋禽飼養規模化、標准化大幅度提高,年產量達到1億只蛋禽雞(鴨)。郭成英說:『正大的肉雞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深受消費者喜愛,櫻桃谷肉鴨大有取代「填鴨」的態勢,遠銷多個城市。』
郭成英說:『現在哈市規模化飼養比重達68%,豬雞鴨肉等肉產品旺銷全國。特別是『南飛』的老年人,每次都要帶上一些豬肉,只有在過年或招待客人時纔捨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