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 『我宣布專家組的實際測產結果,畝產為364.53公斤,這個產量在全省創造了最高紀錄。』25日,省農業科學院總農藝師劉忠堂站在佳木斯分院半矮稈大豆窄行密植高產創建示范區前的激動話語,博得了參與這個課題研究的所有人員的掌聲。
大豆是我省四大優勢作物,播種面積佔全國的30%,總產量佔全國30%。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總產量、出口量佔世界首位。到80年代以後,由於平均單產在120公斤左右,生產成本逐年昇高失掉價格優勢。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大豆種植面積、總產量先後超過我國。從此,我國由世界最大的大豆淨出口國變為最大的淨進口國,大豆加工業嚴重依賴美洲的大豆。
由美國大豆專家庫珀博士研究和推廣的、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率先引進的、外國專家局重點項目半矮稈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選用半矮稈大豆品種,采用45、30厘米或17厘米更窄的行距種植方式,同傳統的70厘米寬行相比,增加種植密度,實現植株在田間均勻分布,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光能利用率。經過十餘年時間在黑龍江的小面積試驗和大面積示范、推廣證明,該栽培技術是實現大幅度提高大豆單產的最有效方式。半矮稈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今年推廣面積已經達到500萬畝,是全省大豆播種面積的八分之一。
半矮稈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課題主持人張敬濤研究員說,2003年,國家外國專家局和省外國專家局重視這個項目,首先由外國專家局聘請美國大豆專家COOPER教授,來我院做合作研究。這幾年又得到了省科技廳的國際合作項目還有國家的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和推廣項目的資助。2003年突破了大面積200至250公斤的產量水平,2008年突破了300公斤,達到300.27公斤的產量水平。在撫遠、853農場等地,平均大豆產量在100公斤,由於應用了這項技術,產量可以達到170公斤甚至接近200公斤高產。
劉忠堂說,現在大豆生產上關鍵的問題是提高單產,土地面積有限,提高單產是黑龍江省大豆要探索的重要途徑。這項技術應該說是一個高產的技術,我們剛纔看到測產采的點都在50萬株,生產上提倡30萬株,實際上就是25萬株左右,株樹超過一倍,所以說使它的產量構成因素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說這樣等於土地面積的增加,對我們緩解大豆進口的壓力將發揮重要作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來訪專家詹姆斯奧爾夫教授說,從長相來看,這項技術的應用和美國的應用非常相似,得到非常好的產量水平,對於黑龍江省豆農來說,這項技術有應用前景,同時也展示了黑龍江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科研工作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