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記者對話好人保羅:不要叫我雷鋒 做好人很快樂
2011-09-27 09:35:0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趙振宇 張磊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保羅

  東北網9月27日訊 近日,美國人保羅·孟佳諾成為市民熱議的焦點。保羅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好心人紛紛解囊相助。昨日,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目前為保羅籌款的愛心賬號已經收到十多萬元的捐助。

  為了更好地管理善款,在保羅的主治醫生,哈醫大一院副院長、神經外科四病房主任、博士生導師林志國教授提議下,哈醫大一院為保羅設立了捐款賬號。據林志國教授介紹,保羅的整個化療過程可能需要二十萬元左右。

  好心人的幫助讓保羅非常感動,他表示如果捐款有剩餘,醫院可以用這些錢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不會拿走一分錢。

  愛心賬號

  戶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處

  賬號:3500040109004603126

  開戶行:工行哈爾濱大直支行

  注意事項:好心人在匯款時一定要在匯款用途一欄填上『保羅·孟佳諾住院費』。

  1.教孩子怎樣成為更好的人

  記者:現在身體狀況如何?

  保羅:特別容易疲勞,必須工作一會,休息一會。現在我走路需要拐杖。

  記者:除了英語你還讓你的學生們學會了什麼?

  保羅:我會教她們禮節,比如說給老人開門,或向別人說『謝謝』『請』。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小孩打他的爺爺奶奶,這樣的孩子我會讓他站兩個小時,但我不會打他們。這就是規矩,我教他們做更好的人。想讓別人和藹地對待你,你就應該和藹地對待別人。

  記者:孩子們知道你生病了嗎?

  保羅:他們不知道我病了,他們說很想我,我對他們說我很快就回來。

  記者:孩子們的家長是不是也都很關心你的病情?

  保羅:孩子的父母給我准備了很多東西,但我不想要他們的錢。

  記者:但你需要錢治病。

  保羅:我的孩子要來幫我了,他們可以做外教掙錢。可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必須有本科學歷纔能來當外教,我的孩子們沒有。但我認為有本科學歷,並不一定就能成為好老師。因為對於小孩子們,需要你放下身段去教。

  記者:孩子們很喜歡你吧?

  保羅:孩子們叫我孟佳諾,而不是叫孟佳諾先生,因為我是他們的朋友。對於更小一點兒的孩子,我就像他們的爺爺。但這也有一個問題,他們不怕我,就很淘氣

  記者:您一直幫助別人,特別是孩子,這是由於您的某些經歷帶來的影響嗎?

  保羅:我的父母結婚72年,他們有7個孩子,我是最小的一個,家裡都是哥哥姐姐,他們都叫我寶貝。我和我妻子都非常喜歡小孩子,她還想領養一個中國小孩子,我們想把所有的愛都給他,我們會讓他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


  2.我的孩子愛中國

  記者:您在美國從事什麼工作?

  保羅:美國有很多移民,我在家裡教他們英語,有些人來的時候一句英語都不會。我也在學校教過書,主要是語言輔導課程。我還替印刷工廠工作,幫助他們糾正錯誤。

  記者:收入怎樣?

  保羅:一年四五萬美元。

  記者: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您從美國來到中國?

  保羅:中國的發展非常快,五年、十年後,中國肯定就是世界第一了。我是為了我孩子的未來來到中國,我想讓他們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記者:他們的漢語怎麼樣?達到您的預期了嗎?

  保羅:我女兒剛剛參加了在湖南長沙舉辦的漢語橋大賽,得了第二名。我的兒子也能講很好的漢語,一次我們和一個中國朋友吃飯。去的路上我的兒子與他一輛車,下車之後我對朋友說,我的兒子是半個中國人。他說『你錯了,你的兒子就是中國人』。

  2008年,我兒子回到美國時,就像一個外國人。當然,現在他已經可以用美國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了。

  記者:你的孩子中文那麼好,為什麼你不行?

  保羅:我來中國時已經49歲了,漢語太難了,我學不好。

  記者:你希望孩子們將來在中國生活,還是在美國生活?

  保羅:我不知道,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的大女兒已經在美國結婚了,二女兒在美國上大學,學習國際商務。我的兒子曾經跟我說:『如果哪一天我回到中國,你不要奇怪。』我的孩子愛中國。

  記者:中國有句話,『父母在,不遠游』,聽說您的母親已經90多歲了,您沒有留在美國陪她,她能理解嗎?

  保羅:我母親93歲,我走的時候她確實有一點不高興,但每周我都會打電話給她。

  3.沒給朋友買房子

  記者:剛來哈爾濱時,生活是不是很艱難?第一份工作是怎麼找到的?

  保羅:在美國時,我認識了一位臺灣地區的魏博士,他介紹我到塞班島工作。2000年,我變賣家產搬到塞班,在那裡拿到了ESL證書。2001年8月,全家來到中國。當時也是魏博士介紹的,在這裡的一家幼兒園教英語。

  記者:當時月收入有多少?

  保羅:沒有多少錢,作為一個外國人來說是很少的。

  記者:有人說你給朋友買過房子,可你自己卻租房子。

  保羅:我沒有給朋友買房子,而是在他買完房子之後,我和妻子給他買了一些東西,家具、瓷磚什麼的,大概花了8000元。

  記者:這件事給你帶來了什麼影響?

  保羅:我和那個朋友認識10年了,出了這件事情之後,我的朋友質問我為什麼說謊。我是一個真誠的人,他現在認為我是一個說謊的人,這讓我很傷心,我的妻子還因此生了病。我想與這位朋友和好如初,雖然他現在已經不信任我了。

  記者:金錢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但你到底捐過多少錢,有人會很好奇。

  保羅:我和我的妻子願意幫助別人,但不願意大聲地去說,我們也不會去計算。


  4.不要叫我雷鋒

  記者:你的子女在美國讀書都要打工賺錢,你還經常把錢捐給別人,他們是否能理解你?

  保羅:他們能理解我,他們也會這樣對待別人。生病之前我每個月也會給他們匯500-1000美元,有了孩子你就要照顧他。

  記者:你的妻子理解你嗎?

  保羅:她纔是那個影響我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做在前面。她接觸的人多,幫助的人也更多。

  記者:現在有人叫你『美國雷鋒』,您知道雷鋒是誰嗎?

  保羅:最近很多人這麼說,聽他們說了之後我纔知道雷鋒是誰。我知道他是個很好的人,他是個英雄,他很有名。我沒有他那麼好,我不是雷鋒,不要叫我雷鋒。

  記者:你好像並不希望大家給你捐款幫你治病?

  保羅:我不想要別人的捐助。設賬戶不是我的主意,可能是朋友們或是林教授的主意。林教授是個好人,他告訴我,如果賬號上有多餘的錢,可以用來幫助別人。

  記者:再過幾年,會回美國嗎?

  保羅:只要我恢復得好,還能在這裡工作很多年。我想我會一直在這兒待下去。

  做好人,我快樂

  兩天的訪問,8個人的講述,我們看到一個屬於保羅的世界。

  或許是我們的世界太需要好人,也太需要傳奇般的故事,去表達因果相報的邏輯,去引導冷漠相待的人群,去宣揚愛與被愛的信念……

  於是,保羅迅速演化成了一枚社會的標簽———『洋雷鋒』。

  當一個好人凸現於我們的世界,人們往往習慣於將其置於一個傳統語境。這條路使我們對好人的認知持有一個單一的標准———高大無暇。我們甚至忽略了審視一個好人的內心感受與訴求。

  社會需要標簽,更需要基石;需要極致的標准,更需要多元化的選擇。如保羅所說,『洋雷鋒』的稱謂和事跡的傳頌使他感到不安,典型的意義讓他惶恐,做好人是保羅這樣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選擇,因為這個選擇會帶給他快樂。

  捐20萬美元或兩萬人民幣,無論多少,保羅都是那個好人保羅,和那些標簽式的贊美和粉飾相比,他更在乎誠實。

  這種腳踏實地做好人的態度,纔最易被公眾信服;這種觸手可及,不設門檻的信念,纔會讓更多人加入到做好人的行列。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