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訊 近日,記者在伊春市友好區了解到,友好區委、區政府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快轉型步伐,利用資源優勢,大打森林食品這張牌,為區域經濟發展拓寬渠道。目前,森林食品企業已達14家,以食用菌、果仁、藍莓和特種野豬養殖加工為主的森林食品產業集群已經形成規模,去年森林食品產業實現產值1.8億元,強有力的拉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友好區認真實施大力發展森林食品產業戰略,立足資源稟賦和現實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橕,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森林食品精深加工,推進產業化發展。森林食品加工、山野產品開發、食用菌栽培、藍莓種植等產業得到不斷發展,直接帶動富餘職工的二次創業與增收致富。
豐富的林下資源,廣闊的開發前景,吸引了上海榮善集團、東林菌業等多家森林食品企業先後在友好區落戶。目前,年可產700萬袋金針菇工廠化生產項目的榮善集團,10月份就可開工試投產。東林菌業是該區2010年招商企業,注冊資金300萬元,主要種植香菇和黑木耳,目前該企業年可生產香菇和黑木耳50萬袋,創產值250萬元,可安置50多人就業。豐園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是綜合性森林食品加工企業,公司依托林區資源優勢,生產松子仁、藍莓果汁、藍莓果酒等二十幾個品種的產品。目前,企業固定資產5000萬元,建有現代化加工設備、加工生產線。年加工松子1200噸、藍莓飲料600噸、藍莓果酒400噸,真空包裝食用菌、山野菜1000噸,產品遠銷國內外。公司『伊豐園』牌商標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伊春市知名商標』。這些企業的建立和發展直接帶動了友好區山特產品采集業和草莓種植業,每年采收季節,從事山野菜、山野果、野生菌類采集的業戶都在5000戶左右,戶均增收10000元。此外,為了保證各森林食品企業的原料供應,友好區計劃三年內建設萬畝藍莓基地,另外還改培野生藍莓1000公頃,管護經營1400公頃紅松母樹林,建設紅松果材兼用林基地10000畝。為森林食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供應,給森林食品加工企業吃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