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29日訊 9月21日,吃過晚飯,衣老漢坐在炕頭卷旱煙,邊卷邊和老伴徐秀英商量,『村裡的道兒實在沒法走了,村裡挺困難,咱就做出點犧牲,出錢修路,你說呢?』
『修吧!一個坑一個包的,還經常翻車。』徐秀英答應得挺痛快。
夜裡,衣老漢沒睡著覺,閉上眼睛,就想到了村裡通往莊稼地的那條禍害人的路。
龍江縣杏山鄉東山村距縣城60公裡,位於丘陵地帶,是個扶貧村。因地理條件差,村裡505戶村民主要種植玉米、綠豆,靠天吃飯。山坡地打不出井水來,遇到乾旱年份,村民們只能從家往莊稼地裡拉水。『遠水解不了近渴』,近幾年,村裡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外出打工。
今年,老天成全人,雨水多,東山村喜獲豐收。村民們開著『小四輪』去地裡收莊稼,往回拉的時候卻打怵。村裡通往莊稼地的一條1500多延長米的砂石路成了名副其實的『坑包路』,每個坑都有四十多厘米深。裝了一車的玉米棒,運回家的路上,哩哩啦啦地能甩出五六十斤。放眼望去,遍地『金黃』。
這條路經常翻車,秋收時,一戶人家每天去地裡拉四趟莊稼。苞米棒從車裡甩到地上,可以撿起來,綠豆灑一地就毀了,只能白白地糟蹋了。
這條路經常翻漿,村裡的孩子要上學,卻出不去屋,家長只能穿著雨靴,深一腳淺一腳,背著孩子走出二裡多地。
這條路讓衣老漢感到,修路的事兒不能再等了。
次日,吃過早飯,衣老漢來到村委會,對村黨支書吳江、村委會主任楊再良說,『我想出錢,把村裡的路修一修,我沒有野心,不是黨員,當村官兒也過了年齡,有的只是良心,想為老百姓辦點事。』
很快,既是獸醫又兼通訊員的吳國纔通過村裡的大喇叭傳出一條消息:『明天老衣頭花錢修路,大家伙兒有車的出車,有力的出力……』
大喇叭一響,村民們聞之振奮,東山村沸騰了。
第二天一早,東山村史無前例的場景出現了。200多臺拖拉機從各家各戶開了出來,男女老少,300多名村民拿著鐵鍬『出工』。
衣老漢僱了一臺挖掘機,到村子東南角取砂石,男村民們開著自家的拖拉機,將挖掘出來的砂石料運到需要鋪墊的『坑包路』上。
村裡66歲的吳德扛著鐵鍬來了,『人家老衣頭比我歲數還大,人家都能出錢修路,我應當出份力!』
拉綠豆翻了車,腿受了傷的孟繁興拎著鐵鍬,一瘸一拐地來了,『我的腿都是被這條路害的,乾不了別的,平個道兒總行吧!』
40多歲的婦女徐海英沒心思在家拾掇屋子,拿著鍬,連跑帶顛地也來到『工地』。
『誰家房前屋後需要墊個道兒,吱一聲,你們把料卸到家門口,錢我出!』衣老漢挺仗義,10元一車的砂石料,讓村民們根據需要,運到了需要墊道的家門口。
『工程』有序,村民們自帶工具,乾得熱火朝天。到了中午,各回各家吃飯,飯後接著揮汗施工。
一個個坑被填平,一個個包被鏟平,24日晚,歷時兩天的『工程』終於完工。1500多延長米的砂石路再不怕雨天了,雨水滲到砂石下邊,不會耽誤走路、運莊稼。
衣老漢名叫衣福成,73歲,有6個兒子2個女兒。衣老漢出錢修路時,其排行老七的兒子正在家裡蓋磚房。
『我一分錢沒給蓋房的兒子出,也沒和他商量修路的事兒,我想兒子會理解我的。』『工程』剛結束,衣老漢就把開挖掘機的師傅拽到家裡,挖一車砂石料10元錢,500多車砂石料,衣老漢當著師傅的面,拿出5000多元積蓄給了司機師傅。老人的七兒媳婦從蓋房現場趕過來,和老八媳婦做了八道菜,犒勞公公和司機師傅。雞、鴨、魚……菜的檔次不次於年夜飯。
衣老漢不是東山村的坐地戶,他的老家在泰來縣,後到東山村生活。1983年,家裡孩子多、日子過得挺難的衣老漢響應國家號召,開荒造林,與村裡簽了30年的承包合同,將當時村民們看不上眼的450畝荒山承包過來。他育苗,兒子挖坑,經過衣老漢的精心培育,昔日的荒山如今綠樹成蔭。
衣老漢沒有生活來源,他在荒山上栽種的楊樹和杏樹,因為乾旱,『腰』太細,賣不了多少錢。衣老漢將一些枯死的樹賣掉換錢花。
9月27日,記者來到東山村,在衣福成的三兒子家見到了這位讓村裡人豎起大拇指的老人。
衣老漢頭發花白,戴著一副老花鏡,毛衣破舊,掉了顏色,腰間斷了的皮帶上露著線縫合的大針腳。他與老伴省吃儉用,把8個孩子拉扯大,成了家,現在卻連屬於自己的住房都沒有。4個兒子帶著家人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如今住在三兒子的土房子裡看家。
老人不喝酒,只抽自己卷的旱煙。一生節儉,但卻好善樂施。村裡有個貧困戶老龐,住在衣家對面。1985年的一天,老龐家的房子的西南角倒了。衣老漢透過老龐家塌了一角的房子,看到老龐和五個兒子不知所措地站在屋子裡,鼻子酸了,馬上出錢、出車、出力,拉土、運磚、拉椽子,僱人修繕老龐家的房子,一口水都沒顧得上喝。
1998年,嫩江發生特大洪水,村裡7戶人家的房子塌了。衣老漢二話沒說,給每戶拉了20車椽子蓋房子。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衣老漢長得不像莊稼漢,開口說話語不凡。
『說實話,路修成這樣我不滿意,不理想。如果日後樹賣得成功,我誰都不用,再僱人重新修。我依靠黨的好政策脫了貧,生活比過去強百倍,還總受到村裡、鄉裡、縣裡的表彰,獲獎證書一大堆。我和家人能走到今天,要感謝鄉親們,為村裡的老百姓做點貢獻沒啥。』
村民王忠富說:『修路當天,村裡人「嗷嗷」地上來了,兩天就把路墊平了。我沒老衣頭的歲數大,家裡條件也挺好,老人無私奉獻的舉動讓我自愧不如。錢不在多少,精神可嘉。』
今年8月,經過村民選舉,沒有任何異議,衣老漢被推選為群眾代表。
站在村裡放牛的草坡上,記者向衣老漢指向的東南方望去,看到了衣老漢承包的山林。相信在衣老漢的精心管護下,山會更綠,樹會越來越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