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 記者昨日從哈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三季度,哈市12315指揮中心共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諮詢信息8868條,同比增長33.4%。其中,消費諮詢7338件、申訴1075件、舉報455件,主要涉及通訊產品、服裝鞋帽、家用電器、家用汽車、非現場購物、食品質量、家裝建材、電信服務等八大申訴熱點,而對手機和家用電器的申訴佔到了總申訴量的近一半。
換手機竟要折舊費
手機投訴一直都是申訴熱點,三季度的手機的申訴達到238件,佔申訴總量的22.1%,主要表現為個別經銷商違反商品退換貨『三包』規定,誤導消費者,在手機出現死機、信號差、主板故障、黑屏等問題時,商家多以人為原因導致不予理賠為由,拒不實行『三包』。多名消費者甚至投訴稱,買到問題手機要求換機時,竟被商家索要折舊費。
皮鞋服裝質量差
三季度,皮鞋、褲子、服裝申訴達142件,佔商品總量的13.2%,主要問題為產品質量不過關、誇大功能功效、以各種理由拖延和欺騙消費者,混淆『三包』概念拒絕換貨或退貨、以打折、贈券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卻存在欺詐行為。
空調15次沒修好
家用電器類申訴在三月份增加明顯,達到281件,服務滯後、亂收費,維修人員技術不過關,人為拖延時間等情況頻發。
典型案例:劉先生在南崗區某電器商場購買了某品牌空調,使用中發現該空調不制冷,售後為其維修了15次都沒有修好,消費者要求退貨,銷售商不同意。
汽車頻現誤導銷售
汽車類投訴主要問題表現在,售後服務不及時、不到位,導致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銷售中搭售種類繁多且價格不菲的配件,誤導消費者,銷售合同違約,信息不對稱,經銷商單方存在混淆概念欺騙消費者現象。
典型案例:姜女士在道外區某4S店購買一輛汽車,商家為其推薦一臺價值7200元帶有導航視頻等功能的產品。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姜女士發現該產品的導航設備導航速度慢,播放影音、視頻不流暢,質疑商家存在消費誤導傾向,要求換回原廠配備的DVD,但是商家以原來的DVD已被賣掉為由不給消費者更換。經調解,商家為劉先生恢復原車DVD配置,並退還消費者7200元。
網絡購物投訴上昇
消費者通過電視、網絡等非現場方式購物申訴呈上昇趨勢,申訴主要以保健產品、藥品、通訊產品居多,表現為經營者拖延供貨,提供的商品型號、款式、產地與事先約定不符,商品不能達到廣告宣傳或產品說明中的效果,商品質量存在瑕疵,拖延辦理退貨手續等。
食品投訴居高不下
三季度共受理食品方面申訴97件,佔申訴總量的10.5%,主要表現在商場、超市、食雜店等經營場所銷售的紅腸、乾腸、罐頭、紅酒、奶制品等存在過期、變質、有雜質等情況。
裝修建材投訴增多
共受理家裝建材申訴84件,同比增長12.3%,反映的主要問題為商品存在暇疵,銷售不規范、售後服務不及時,家裝協議違反約定,銷售『三無』產品等。
電信業務收費不透明
共受理電信收費問題申訴65件,佔電信行業申訴的26.2%。反映的主要問題是擅自更改、疊加增值業務,誘使終端用戶被動上行,吸取消費者通話費用,收費標准不明確、不透明,延續業務存在霸王條款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