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時給水管線正在向何家溝注入清水。

三溝清水水源工程深夜施工現場。

李迪/制圖
東北網10月8日訊 10月1日,就在全市人民歡度國慶之際,城西『臭名昭著』的何家溝,開始為全線流清水進行最後的『衝刺』。
從濁到清,何家溝率先華麗轉身。緊接著,將是馬家溝,還有信義溝。經歷了花巨資倒提水、截污管線又溢污、下游整治上游排污等痛苦歲月的『三溝』,開始真正的躍進。
10天倒提水
『流走』20萬
蜿蜒繞城的季節性內河馬家溝,總是想給哈爾濱人帶來驚喜。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哈市曾對馬家溝河進行過四次局部整治,但因缺乏總體規劃,都沒有達到根治的效果。
1996年的綜合整治,是最著名,也是歷時最長、耗資最大的一次。有人曾形容『10年9個億流進馬家溝』。為了迅速讓市民看到清水,在設計並不十分合理的情況下,2004年溝內終於出現清水,當然只是『局部』。
據當年參與過馬家溝綜合整治的工程技術人員介紹,馬家溝城區段內寶貴的清水來之不易,一直依靠上游工農水庫向下游注水及馬家溝入江口處的松花江水倒提來保障。馬家溝上游工農水庫由於是天然蓄水和地表徑流,庫存極其有限,如果向馬家溝注清水,就要與水庫承擔的農田灌溉『爭嘴』,所以基本是個『擺設』。為此,松花江水倒提入馬家溝承擔溝水變清的重任,每一次提水,需要10天時間纔能送到城區段上游的任家橋,倒提水進入馬家溝,一次需耗資20萬元,但只能保證馬家溝10天左右的供水。而要保證馬家溝有水,需要每日約1.5萬噸清水的徑流量,每年我市需從松花江提水3次至5次,年耗資均在百萬元以上。
盡管如此,為了給城市賺足『面子』,10天就能『流走』20萬的倒提水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三溝』截污
『全攻略』
馬家溝每次20萬元計的寶貴清水,是許多人心中的痛。
受時代、設計力量、人員更迭、資金等多方面限制,馬家溝綜合整治的工程設計雖然是一個時代的『樣本』,但並不是最先進的『樣本』。去年,我市新一屆政府開始了『三溝一河』的綜合整治,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三溝一河』改造進行重新審視和梳理,由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院擔綱總設計的『三溝一河』清水水源工程,開啟了『三溝一河』整治新紀元。
從馬家溝整治的成功經驗來看,最重要的就是截污。『三溝』整治的新方案,均是先把污水通過兩岸修建的地下污水截流管線,從溝中截入地下,然後送到下游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此前,我市三溝中,只有馬家溝城區段,實現了這種截污。
記者從市供排水集團『三溝』清水水源工程建設指揮部了解到,截至10月1日,馬家溝全線截流管線建設基本完成,信義溝截污正在進行中,何家溝東溝截污全線完成。按我市『三溝一河』綜合整治總體規劃,今年年底,『三溝』截污將全部完成,截污工程配合『三溝一河』河道整治工程同步進行。截污完成後,『三溝』先期將變成乾溝,從乾溝再變成清水河。
何家溝清流『樣本』
在何家溝內,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程———清水水源工程目前正在晝夜推進。
這條主要流經哈市西部地區的臭水溝,以埃德蒙頓路上的一座橋為『分水嶺』,自此橋,何家溝分成東溝和西溝兩條支流。
9月初,何家溝東溝截污完成,河道整治已完成大部分,東溝的乾溝內具備了跑清水的條件。我市決定率先在何家溝東溝實施清水水源工程。據市供排水集團『三溝』清水水源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張波介紹,9月初,何家溝東溝清水水源管線開始建設,截至9月30日,已完成80%的管線鋪設工程量,共鋪設了3800延長米的清水管線。東溝的清水水源,將由松花江第二水源地提供,二水源的江水通過管線送至學府路上的哈市第三水廠,然後由三水廠對混濁的江水進行簡單淨化處理,成為濁度20度以下的清水。清水通過第三水廠的泵站,進入5500延長米的輸水管線,最終送達何家溝東溝源頭———南崗區哈達屯,清水自此流入何家溝東溝。
9月29日早8時30分,學府四道街至東溝入江口處,通過臨時管線已經實現清水流淌。據市供排水集團『三溝』清水水源工程建設指揮部統計,何家溝東溝全長5500米的清水管線,目前已完成3800米,能貫通流淌清水的管線目前已達2680米。何家溝東溝全線清水水源工程完工後,可實現每年4月末———10月全溝流淌清水。
『十一』大穿越
『十一』期間,何家溝東溝清水管線穿越工程行進到最艱難之處———哈爾濱學院段,並完成大部分工程量。
清水管線在穿越哈爾濱學院時,遇到穿越距離長、地形復雜、構築物多等現實困難。為了不影響學院正常的教學秩序和職工生活,這個特殊區域采取了非開挖式的頂管施工技術。哈爾濱學院的穿越工程正逢『十一』,為了盡量給學校減少負擔,哈爾濱供排水集團的施工人員24小時晝夜施工、文明施工,受到教職員工好評。就連校園裡的大樹,施工中都采取管線繞行的方式,沒有讓一棵樹斷根或被迫搬家。
與何家溝清水水源工程實施同步,哈市『三溝一河』指揮部正在何家溝東溝內進行疊水壩工程施工。由於東溝內剛剛流淌不足10天的清水水淺、流速快,做完疊水壩之後,可以使『快水』減速,形成一種清清小河緩緩流淌的效果。
倒提水歷史終結
每天2萬立方米的清水,近日正汩汩注入何家溝東溝。明年,何家溝西溝、馬家溝、信義溝全線也將注入清水。屆時,我市每天需向『三溝』注入清水15.9萬立方米。三條臭名昭著的『內溝』將全部變成『清水河』。
市民備加關注的馬家溝,其倒提水的歷史即將終結。雖然,馬家溝清水水源工程可行性報告正在審核中,『十一』期間馬家溝內的清水依舊是倒提水方式所得,但這種『倒提』即將終結。
據張波介紹,由於近年來馬家溝截污工程只完成了城區部分,污水入地下管線截流處理之後,一遇上游污水量增大時,污水就會從地下截污管的連接井處向外溢,形成『污水溢流』,使馬家溝在截污之後依然會經常出現跑臭水、流綠水現象。按『三溝』清水水源工程規劃,馬家溝將采取兩種方式獲得清水水源:一是將改變過去由水庫單一供水的方式,改由工農水庫與磨盤山輸水管線調節水聯合供水,解決了馬家溝用清水與農田灌溉用水『爭嘴』局面;二是馬家溝流域三合屯(馬家溝中段)處,將建一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5萬立方米的上游污水,污水處理變清後直接注入馬家溝三合屯下游段。使用處理過後變清的污水,也節省了清水水源的注水量,結束了過去從馬家溝下游倒提松花江水的歷史。
何家溝東溝、信義溝則由磨盤山輸水管線調節水、磨盤山淨水廠排泥水、平房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達標水等提供清水源。
『三溝』流清水,錢從哪裡來?據介紹,『三溝』清水水源工程總預算資金達3億餘元,我市將通過財政撥款、貸款、BOT等多渠道融資。
從濁到清,『三溝』的華麗轉身讓幾代人苦盼、癡守了幾十年。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這三條千年雨水衝刷出的歷史溝壑,曾留下古代女真文明的烙印,也曾彰顯哈爾濱的千年文脈。守著『三溝』的哈爾濱人,沒有一天不盼望它們清澈流淌。
在經歷了痛苦的花大錢買面子之後,『三溝』迎來了新一輪改造。這次改造,吸取了馬家溝當年綜合整治的經驗教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用源頭活水,固渠清河淨。
『源清流潔,本盛木榮』。一個親水時代正從容地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