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9日訊 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上游街60號大院的孫傳利和老伴王麗榮都是退休的工人,年過七旬的他們有三個孩子,兩兒一女。三個孩子各自成家立業,雖然算不上有錢人,但給父母花錢他們爭著搶著。73歲的孫大爺每月退休金不到2000元,71歲的老伴退休金有1000多元,每到年節,他們幾乎都是零花費,吃喝玩樂兒女全包。 今年『十一』,孫家的聚會從9月30日就開始了,當晚女兒女婿請全家在南崗學府路的一家餐廳聚會。10月1日,小兒子又張羅了全家在道裡區一家餐廳聚會。10月2日,大兒子開車把老人領到哈市近郊的松峰山度假。『一起去的還有大兒媳的母親,都八十多歲了,身體比我們還硬朗。』王麗榮老人興奮地說,他們在山上住了兩天,10月4日回到了家。
![]() |
老夫妻出游時合影 |
家裡的冰箱,滿滿當當地塞著豬肉、牛肉、魚、蝦等各種好吃的。『十一』前,大兒子給老人送來了大閘蟹,老人一頓沒吃完,幾天後沒捨得扔,就又熱熱吃了,結果孫大爺出現了食物中毒,住院打了兩天點滴。孫大爺住院讓兒女們虛驚一場,照顧老人的主力是孫子輩,大孫子的女朋友也來了,在孫大爺打點滴時一直用手捂著點滴管。周圍的老鄰居都說,當年孫大爺的老母親臥病在床三年,孫大爺和老伴細心照顧,端屎端尿從來沒有半句怨言,這樣家庭出來的兒女自然孝順。
賬本
聚餐1890元
松峰山旅游
600元
食品300元
總計2790元
低保戶一家
300元過節
很幸福
人物:解麗娟
身份:商場促銷員
![]() |
解麗娟買了米和面 |
家住道外區新樂小區的解麗娟今年34歲,她10年前從農村嫁到哈市,現在女兒已經9歲了。一家人月收入只有千元左右,她的『十一』開銷都圍繞著一個主題:『生活必需品』。她花費的近300元不僅買了米、面、油、菜等,還給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買了文具,這個『十一』他們一家過得既幸福又快樂!
10月1日,解麗娟在路過小區市場時發現,有農民騎著三輪車賣大米,憑她以前種過水稻的經驗,她覺得5.2元/公斤的大米還不錯,這個不錯就是價格比小區內糧店最便宜的大米要低0.1元左右,所以她決定先買25公斤(賣主要求25公斤以上纔給送到家)。省下的幾元錢對一般家庭來說不算什麼,可解麗娟能用它給女兒買好幾支筆。當天解麗娟又在小區的糧油店花60元買了散裝豆油,還花30元買了一袋面。
『因為丈夫患有嚴重的心髒病和癲癇生活不能自理,67歲的公公在幾年前又患上了腦血栓,結婚這十年我一邊要打工一邊要照顧家,所以只能找些短期促銷的工作,這樣既可以照顧家又能賺錢。這些年公公經過我和家人的照顧已經能獨立行走,而且也不用別人喂飯了。』解麗娟告訴記者,結婚後日子過得很苦,在她要橕不住的時候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幫她家辦了低保,逢年過節常買東西來看他們,『你看地上的牛奶就是社區的工作人員買的』。
現在公公的病情好轉了,丈夫的病情也穩定了,這個『十一』解麗娟他們一家應她娘家人的邀請在那兒吃住了三天,『這些年我媽知道我過得很辛苦,所以逢年過節都會把我們一家全叫去改善伙食。』
10月4日,解麗娟一家四口從娘家回到了自己家,當天她花20元買了一小袋土豆,還應女兒的要求花了10元錢買了菜花和青椒,這些青菜夠他們一家吃三天左右了。10月6日,解麗娟到附近的文教用品商店花了50元,給女兒買了本、筆等文具。解麗娟笑著說:『這個長假我們一家雖然只花了不到300元錢,但因為有親人和好心人的幫助,我們的心裡挺幸福的。』
賬本
米130元
油60元
面30元
菜30元
文具50元
總計300元
小兩口探親花掉一月工資
人物:許忠鈺
身份:機關公務員
![]() |
漫畫/倪海連 |
『給爸媽買禮物一共纔花了800元,路費還不到200元,可是走親訪友就花了1500元。』32歲的許忠鈺拿著賬本一邊計算著這次回家探親的花費,一邊感慨地對妻子說。
今年『十一』長假,他帶著妻子、孩子回了老家綏化。許忠鈺說,按照計劃,他這次回家探親的花費大約是2000元,其中包括近200元的路費,給爸媽買禮物的800元錢和給外公的500元零花錢。剩下的就是給侄子侄女買點兒零食和在家買菜、買水果的零花錢。『臨行前,我和妻子算了一下,2000元的預算應該還會有剩餘,沒想到回家後,叔叔舅舅等親屬聽說我們回到綏化探親,就爭著邀我們去做客,我們又不能空手,每家買點兒水果、禮品,花費一下子就超了。』許忠鈺說,他在老家有三個舅舅、兩個叔叔和一個姨、一個姑,每家買點兒水果、禮品最少也要花費100元到150元左右,僅走親訪友這項費用就花了近1000元。
『去二舅家時,正趕上二舅家的表弟帶著不到一歲的孩子回到綏化探親。初次和小侄子見面,我掏出了500元錢當見面禮。加上這些計劃外的人情花銷,探親一次就花掉了我一個多月的工資,我每個月的工資也不過2000多元。』許忠鈺感慨道,幸虧是『十一』,要是趕上春節,還要給晚輩壓歲錢,估計一個月工資都不夠用。
許忠鈺說,如果給父母買禮物是表達一份心意,那他覺得走親訪友的這部分花費實際上就是為禮節『埋單』了。許忠鈺說,他和妻子計劃好了,今年春節把父母接到哈爾濱來過,這樣既可以實現老人和兒女團聚的心願,也不必為人情花費所累。
賬本
交通費200元
給父母買禮物800元
給外公零用錢500元
探望親朋
1500元
給晚輩買零食
150元
總計3150元
新婚小兩口送禮超支大
人物:王洋
身份:鐵路員工
|
||
|
『國慶節花錢如流水,嚴重超支了。』提到剛過去的國慶節,再想想銀行卡上不斷減少的數字,27歲的王洋少不了一陣心疼。王洋和妻子楊女士於9月24日剛剛結婚,參加工作4年多的王洋月工資近2000元,妻子在郵政系統工作,月工資也在2000元左右。『不過,有的錢還是必須要花的。』王洋說,這個國慶他們拜訪了親戚,最大的花銷是給每家買禮物。
王洋的父輩是四男三女,他的父親是最小的兒子,而他是整個大家庭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又是個男孩,所以他的婚事在家族中也算是一件大事了。新婚的王洋按照『家規』,趁著『十一』長假拜訪各家親屬。『我家親戚都在哈市住,相距也不遠,從1日到3日,我們倆上午一家、下午一家,整跑了三天。』
跑跑道沒什麼,最頭疼的就是給各家買禮物。王洋說,他們准備的禮品主要包括:六瓶茅臺酒共1236元,這是送給三位大爺的,每位兩瓶;靜心口服液、血爾和氨基酸營養品總共1050元,這是送給三位大娘的,每位一份。此外,三個姑姑每人一個電動洗腳盆,花了1435元。大姑家兩個小孩兒,每個孩子一份見面禮,共400元。此外,他們上門時還分別買了哈密瓜、葡萄、柚子等水果,約花了600元。
雖然所有的親屬都一直在說沒必要花錢去買那麼多東西,但看得出家人還是很開心的。『錢花了不少,可畢竟是第一次正式上門,東西買少了我們和父母都沒面子。看到大家都挺高興,這錢花的還是值得的。』王洋說,原計劃是控制在2500元左右,但在買東西時總覺得不夠,不知不覺中就超出了之前控制的范圍。
賬本
茅臺酒 1236元
營養品 1050元
洗腳盆 1435元
見面禮 400元
水果 600元
總計 4721元
『80後』白領
『十一』忙趕場
人物:許樹濱
身份:IT白領
『喝喜酒送禮2700元、同學聚餐1200元、買衣服1600元……』許樹濱是位『80後』白領,他笑稱這個國慶自己是在『趕場』中過來的,原來以為國慶發了獎金,自己可以過得寬綽些,沒想到,最後細細一算,他成了個不折不扣的『負翁』。
28歲的小許是從事IT業的,月收入4000元。這個國慶,公司發了1000元獎金,他本來還覺得喜滋滋的。可是臨到放假的前兩天,他一下就收到了6份喜帖,『都是我的好同學好哥們,哪個都推不掉,而且都得到場。』
『我「十一」期間的時間都是按照人家的喜酒時間安排的,從1日到4日,我天天都有席吃啊,可有時「趕場」趕的卻是一口都沒吃上,呵呵!』小許說,2日是他最忙的一天,上午三份婚禮,一個是8時在南崗民航大廈,一個是9時在香坊的北大荒國際飯店,一個是9時30分在道外八一賓館,前兩份他都是進去紮一頭,看到新人,把紅包遞上就走了,連口水都沒喝上,最後趕到八一賓館時纔算吃上一口飯。4天,6份婚禮,其中有兩份他各隨了1000元,因為曾經是大學時『睡在上鋪的兄弟『;有三份他各隨了500元,因為是中學同學;有一份是現在的同事,他『依大家的標准』隨了200元。
有時吃不上,有時還吃起沒完。『我1日晚上接到初中同學將在4日聚會的通知,3日又接到高中同學5日聚會的通知。』小許說,見同學是真高興,可是一頓接一頓地吃喝,也真受不了。這兩次聚會是AA制的,他總共花了1200多元,為了參加婚禮和聚會他還給自己置辦了幾身『行頭』,花了1600多元。
『國慶本來是放假放松,可是我過得一點兒都不放松!』小許笑著說,他之前的初衷原本是在這個長假做個宅男,哪兒都不去,總花費控制在1000元以內的。現在,假期一過,囊中羞澀,10月份纔剛開始,接下來的20多天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不過新婚的同學哥們都挺高興,老同學們也都挺開心,這份累受得還是值當的。』
賬本
結婚隨禮2700元
同學聚會1200元
買衣服1687元
其他500元
總計60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