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1日訊 作為我省西部地區的農業大市,齊齊哈爾市實施2000萬畝玉米、500萬畝水稻、500萬畝馬鈴薯三大糧食作物高產創建的農業『25531』雙增工程。到2015年,糧食產能達到300億斤,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通過種植結構調整,采取一系列增產措施,提高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農業騰飛架起『高速軌道』。
齊齊哈爾市現有耕地面積3500萬畝,但目前大豆等低產、低效作物面積較大,僅大豆面積就在1248萬畝,種植結構調整還有很大空間。2010年,全市糧食作物平均單產僅有306.1公斤,全市大多數耕地處於全省的一、二、三積溫帶上,積溫高,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糧食單產水平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學習農墾先進經驗,加強合作共建,以發展水利化、農機化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在『十二五』期間,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可實現10%以上,到2015年就將達到1萬元以上的目標,成為決策者的共識。
齊齊哈爾市以比較效益為核心,以訂單農業為抓手,以營銷促進生產,通過廣泛發動、效益帶動、信息引導等措施,積極引導農民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綠色、特色作物。在東北部大豆產區的克山、克東、依安、訥河大面積增加玉米種植,在西部泰來、龍江、甘南和富裕、梅裡斯增加水稻面積,東部和北部克山、訥河、甘南增加馬鈴薯面積,使全市種植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
齊齊哈爾市積極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實施農業『25531』雙增工程為重要環節,加快農業機械化建設就是加快先進農業機械的引進和現代農機化新技術的應用,重點裝備先進大馬力拖拉機和配套農具,實施全程標准化生產,提昇機械整地、播種、中耕、植保、收獲作業全程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切實抓好重點水利項目龍江花園水庫、江西灌區立項工作和尼爾基下游配套灌區、衛星運河、興旺、富西、富南灌區的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黑土區治理工程和三大灌區節水改造,為農業騰飛打造不可或缺的『引擎』。
該市依托『中國綠色食品之都』大品牌,把實施品牌戰略和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緊密結合,通過培育、整合和推介品牌,做大做強一批特色鮮明、品質優良、市場佔有率高的知名品牌產品,更要立足市場需求,發揮特色產品和原產地優勢,不斷擴大農產品市場營銷網絡,暢通農產品營銷渠道。同時,通過堅持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基地化發展方向,大力發展以奶牛為主的重點品類專業小區、專業大戶和專業牧場,提高農民畜牧養殖收入比重。抓住南方、沿海向北方、內陸產業轉移和發展中心村、建設小城鎮的契機,圍繞9個產業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運輸業、流通業和服務業,使全市農民的收入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